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阅读理解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个考察大项。在中考阅读理解的试题中,无论是诗歌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一定会有考查学生审美能力或审美情感的题目。但遗憾的是学生的得分率不高,教师讲解起来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从表面上看,其原因是这一类题目考得“太灵活”,答案又“见仁见智”,很难找到教与学的标准。但实际上是忽略了这一类题目的共通性——考查传统的、有传承性的审美观念和符合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的审美情感。因此笔者尝试应用康德审美共通感的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共通感,让学生的个体审美体验能够与课文、作者、时代、文化产生共鸣。在尊重学生思考成果的前提下,提高审美教育效率,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本论题从分析核心概念入手,总结实际调研中发现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借助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期能够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审美共通感的原则、方法和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研究的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综述,相关概念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共通感以及两者的关系,最终确定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第三部分是现状描述和成因分析。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考查者相中学目前阅读教学、审美教育以及审美共通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明确后文要解决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散步》、《紫藤萝瀑布》和《春望》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共通感的一些方法。第五部分是案例实施效果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方式分析实施案例的效果,为第六部分提出培养原则和对策做准备。第六部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就怎样在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共通感提出基本原则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