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SBN与SBN电光薄膜光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ex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青铜型结构钾钠铌酸锶钡(KNSBN)和铌酸锶钡(sBN)电光薄膜材料,具有电光系数大、机械性能好、无90°畴以及成本低、成膜面积大、易集成等优点,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无铅环保电光薄膜材料,在微电子、光电子、光信息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准确检测电光薄膜的电光、光学性能参数是进行电光器件应用的前提条件,所以,选择开展KNSBN和SBN电光薄膜的电光及光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总结铁电、电光薄膜材料的生长制备及应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脉冲激光沉积(PLD)法生长制备出的钾钠铌酸锶钡(KNSBN)和铌酸锶钡(SBN)电光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自搭建的电光效应测量系统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到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厚度、拉曼谱、光学常数和电光系数等重要参数,其主要内容如下: (1)用激光脉冲沉积(PLD)法在MgO(001)和玻璃衬底上成功地生长、制备出了KNSBN和SBN电光薄膜,且生长在MgO(001)衬底上的KNSBN和SBN电光薄膜为外延膜,薄膜的(001)取向是沿着MgO衬底表面垂直方向生长的; (2)对生长在MgO(001)衬底上的外延KNSBN和SBN电光薄膜在200-900nm波段范围的透射光谱进行了测量,通过对薄膜透射光谱的振荡曲线分析计算得到了KNSBN和SBN电光薄膜的光学常数,研究结果发现外延KNSBN和SBN电光薄膜的折射率符合单电子模型,且与KNSBN和SBN晶体的折射率非常相近; (3)通过电致双折射方法对生长制备的。KNSBN和SBN电光薄膜的电光性能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到了双折射率变化△η与外加电场E之间关系曲线,并由此计算得到了KNSBN和SBN薄膜的二次电光系数,其二次电光系数R分别为0.4x10<-16>(m/v)<2>,0.21x10<-16>(m/v)<2>。 本文研究为钾钠铌酸锶钡(KNSBN)和铌酸锶钡(SBN)电光薄膜器件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近些年,稀土掺杂上转换无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上转换发光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3D显示、生物标记、温度传感等等。迄今为止,人们围绕着
近年来,多能级系统的量子干涉效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已成为量子光学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人们已发现了许多基于量子干涉效应的物理现象和效应,本论文应用量子光
本文主要研究了2H-FexNbSe2单晶样品的输运性质和磁性质。Fe掺杂对2H-NbSe2的超导转变和电荷密度波(CDW)转变都产生压制作用,并且对CDW的压制更明显。实验中发现在最小掺杂浓
地球固体潮和地震波都是一种非平稳过程。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常常需要一种有效的时频分析方法,来了解观测信号中某一时刻的频率成分及其时间分布特征,这对地震及其前
近年来,尖晶石铁氧体磁性材料备受关注,在磁存储设备、变压器、磁制冷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尖晶石结构铁氧体中,每个晶胞含8个分子。其中32个氧离子以面心立方密堆积排列,
本文研究一种可制作微光学元件的DMD数字掩模光刻技术,应用数字化DMD显示器件建立数字光刻实验装置。根据DMD的周期结构的特点并考虑实际光刻系统的结构,建立一个可描述数字光
本工作利用兰州大学2×1.7MV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7.9—120keV/amuC、30一323keV/amu C、 71.7—438keV/amu C、287—480 keV/amu C、15.9—80.4keV/amu O、30—254 keV/amu 0及63.5—
自Bi系高温超导材料被人们发现以来,其超导机理和性质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心的问题,也进行了大量实验和理论的探索。对高温超导体第二磁化峰效应的起源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解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