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iquer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动力,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精神因素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反作用于实践主体,从而使主体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方面都得到满足的精神力量。近几年,国内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中存在精神动力不足甚至精神动力缺失的状况。青年大学生本应该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一代,为什么却意志消沉,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及远大抱负,学习动力不足等弱点。这值得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梳理归纳精神动力基本理论,并深入探讨精神动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基础上,通过实际考察,对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缺失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缺失的几种原因。最后,提出了强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指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就业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网络意识等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注入力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深远、稳定、强大、持久的动力。
其他文献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是在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高耐压、低导通压降、高速开关能力、硬驱动及无需缓冲电路等优点,在中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拓展传统的教学与科研职能,与政府、产业界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
本研究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法对苏州大学6个专业的580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论文将使用两份问卷,一份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另一份是大学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状态,高校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一系列竞争,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使得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大学分类中重要类型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如
我国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旨在构建起一个更为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框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促使这些问题的解决。实施导师制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注
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信息行为,对其在读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就业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在相关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以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应当是学生的
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的传统管理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萌芽于中世纪的巴黎大学,在西方大学管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到19世纪时,西方大学大多已实施了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