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地区位于乌鲁木齐以东的博格达山山前,包括阜康断裂带、北三台凸起、吉木萨尔凹陷等构造单元,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带。本论文结合野外地质踏勘及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综合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录井资料,在明确区域构造演化史的前提下,对研究区露头区、覆盖区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成因机理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主要发育平面上近平行展布并向北凸出的断褶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研究院地物所合作项目“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典型构造解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地区位于乌鲁木齐以东的博格达山山前,包括阜康断裂带、北三台凸起、吉木萨尔凹陷等构造单元,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带。本论文结合野外地质踏勘及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综合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录井资料,在明确区域构造演化史的前提下,对研究区露头区、覆盖区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成因机理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主要发育平面上近平行展布并向北凸出的断褶带,剖面上呈上陡下缓的叠瓦状分布的逆冲断层。主干断裂从南向北依次为博格达北断裂、妖魔山断裂、大黄山南断裂、大黄山北断裂、阜康断裂,是在自南向北的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前展式断裂。其中博格达北断裂、妖魔山断裂及阜康断裂规模大、延伸长,分支断层发育。主要的褶皱从南到北依次为泉水沟向斜、泉水沟背斜、黄山向斜、黄山背斜、黄山北向斜、黄山北背斜、大黄山-二工河向斜。其中妖魔山断裂控制了泉水沟向斜及背斜的发育,大黄山南断裂控制了黄山向斜及背斜的发育,大黄山北断裂控制了黄山北向斜、黄山北背斜的发育,阜康断裂控制了大黄山-二工河向斜的发育。通过野外踏勘、地震解译以及对典型地质剖面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山前断褶带向北凸出的平面形态主要受中部强、两侧弱的应力作用影响,在于构造应力在向盆地内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断裂的发育造成了应力释放,导致断褶带间的宽度逐渐增大,变形程度依次减弱;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的褶皱构造多为前翼陡、后翼缓的断层传播褶皱,随深度加大褶皱越来越紧闭,在褶皱形成初期,断层并未断穿褶皱而是在其上盘形成断层传播褶皱,随着挤压距离的增加,断层切穿褶皱的向斜或背斜,形成不同形态的褶皱;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在自南向北的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前展式断裂,断裂在平面上的相互交切主要受构造运动期次影响。
其他文献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尚未发现工业油气流。中部隆起区中-古生界是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重点。但是,由于缺乏钻井,中部隆起区中-古生界地层发育情况、沉积相类型及演化一直处于推测阶段,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本论文以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首钻-CSDP-2全取心井(全球海洋科钻全取心最深井)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观察、古生物鉴定、薄片鉴定、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等方法,结合下扬子板块苏北-南
为了能够更好地预测低勘探区砂砾岩的展布,利用三维地震、钻/录井、岩心等资料,系统分析渤中凹陷沙东南地区古近系砂砾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在利用地震反射特征、测井、岩心识别层序界面的基础上,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T8,T5,T2),3个三级层序界面(T3,T3M,T3U)。通过单井层序地层分析、连井层序地层分析、井-震结合分析,建立渤中凹陷沙东南地区古近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综合运用常规地质手段(岩心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部缓坡带沙四上亚段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之一,其中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及膏盐岩等多种沉积体系交互发育,成岩作用与储层特征研究对于这种复杂沉积体系的油气勘探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发育12种岩相类型:灰色块状杂基支撑砾岩相、灰色块状含砾砂岩相、灰色交错层理中-粗砂岩相、灰色平行层理粉-细砂岩相、灰色块状灰质砂岩相、灰色块状砂质灰岩相、深灰色块状颗粒灰岩相、灰色块状生物格架
混源油比例定量分析对于判识不同成藏期的油源贡献度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一种快捷确定混源油贡献度的方法,本文采用显微荧光光谱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和碳同位素对混合原油贡献度进行了定量表征。以东营、渤南地区为例,通过γ蜡烷/C30霍烷、Ts/(Tm+Ts)、Ts/Tm及C2920S/(20S+20R)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沙三、沙四段原油进行了的原油组群划分与油源对比,并对原油类型和成熟度进行了限定。
本文以黄骅坳陷中生界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区域地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孢粉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黄骅坳陷中生界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沉积相展布以及有利砂体展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黄骅坳陷中生界测井响应、录井数据以及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岩心观察与分析、结合孢粉数据,将黄骅坳陷中生界划分为4个层位,分别为中下三叠统、中下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其中中下三叠统主要发育粒度偏细的紫红色砂
石油充注对胶结作用的影响是石油地质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次研究以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铸体/荧光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包裹体分析、背散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原位微量元素及Sr同位素分析、微钻取样C,O同位素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探讨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的来源及成因和碳酸盐胶结-石油充注序列。运用实例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多期石油充注对碳酸盐胶结作用影
本论文以苏北盆地走滑构造为研究重点,在构造地质学、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地质学等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应用苏北盆地的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较为典型的走滑构造进行剖析,明确了苏北盆地内走滑构造的平面和剖面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明确了苏北盆地内走滑构造成因,分析了走滑构造对油气分布的影响。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
本文以黄骅坳陷下古生界为研究对象,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古地貌学等理论指导下,通过周边地质剖面考察、岩心观察及镜下鉴定、测录井、地震等资料的运用,对黄骅坳陷下古生界的地层划分及展布规律、沉积相划分、沉积相展布、储盖组合类型以及有利储盖区预测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研究区下古生界地层发育岩性多样,包括灰岩、白云岩、膏岩、泥岩等。其中灰岩可划分出泥晶灰岩、泥质灰岩、条带灰岩、豹斑灰岩、生物碎屑灰
火山岩是黄骅坳陷中生界重要储层类型之一,也是大港探区中生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位,但探区内有关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孔渗、压汞、全岩地化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录井、测井、地震剖面、岩心岩屑、试油试采等资料,对黄骅坳陷白垩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和发育规律、火山岩储层特征以及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火山岩储层类型,剖析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成岩演化过
本论文选取黄羊泉扇三角洲和夏子街扇三角洲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两个扇三角洲百口泉组砂砾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差异的控制因素以及形成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取得以下认识:研究工区岩石类型以砾岩和粗砂岩为主,砾石成分包括凝灰岩、花岗岩、霏细岩、玄武岩、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砂岩类型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夏子街扇三角洲储层的成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