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新疆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但目前新疆棉花的主要病虫害发生仍处于上升趋势。第一,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能够有效控制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的手段和方法,第二,就是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田用药减少,然而棉蚜、棉叶螨发生为害反而加重,成为抗虫棉田重点防治对象。第三,化学药剂的大量滥用,杀死很多天敌,使得棉花病虫害产生耐药性。本文采用田间小区鉴定、室内苗期鉴定以及示范推广方法,在病虫害发生前期喷施氨基寡糖素,研究诱导后的棉花对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叶螨的影响,并对棉花体内抗性相关防御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此来评价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为推动“5%氨基寡糖素素”在南疆棉花生产上的应用,确保南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主要成果和理论依据如下:1、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通过田间病圃法与室内苗期鉴定法测定了5%氨基寡糖素喷施后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表现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蒜素处理),氨基寡糖素诱导后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表现与乙蒜素存在极显著差异,喷施3次后诱导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是73.79%和41.19%,诱导对枯萎病抗性效果高于黄萎病,且随着喷洒次数增加,诱导抗枯黄萎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室内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喷施3次后诱导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是67.74%和44.83%,试验结果与田间病圃鉴定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抗性相关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处理3次,棉叶中的POD、PPO和PAL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说明氨基寡糖素能够诱导棉叶中POD、PPO和PAL的活性。2、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棉蚜、棉叶螨抗性研究采用田间小区和室内苗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喷施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棉蚜、棉叶螨虫口数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说明:在棉蚜发生前期,单独使用5%氨基寡糖素对棉蚜虫口数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次喷施效果最佳且防效最高为28.05%。而氨基寡糖素与化学药剂混用的防效最高达96.69%。二者均与单独使用化学药剂、清水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室内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5%氨基寡糖素对棉蚜有一定的预防且防治效果,最高为14.32%,喷施2次后诱导棉花抗棉蚜的效果最好,喷施3次后棉蚜虫口减退率反而降低。氨基寡糖素与化学药剂混用的最高防效为98.24%。说明氨基寡糖素与化学药剂混用提高了防治棉蚜的效果,二者均与单独使用化学药剂、清水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棉叶螨的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在棉叶螨发生前期,单用5%氨基寡糖素对棉叶螨的虫口数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次喷施效果最佳且防效最高为8.91%;氨基寡糖素与化学药剂混用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5.64%。二者均与单独使用化学药剂、清水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单独5%氨基寡糖素处理对棉叶螨虫口减退率的影响可以表明,喷施2次后棉叶螨的虫口减退率最高,喷施3次后棉叶螨虫口减退率反而降低。无论是对棉蚜还是棉叶螨,一定浓度的5%氨基寡糖素可以诱导棉花抗虫性,浓度过高过低对抗虫性均会受到影响。3、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病虫害田间试验示范通过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师、三师不同的棉花示范田喷施5%氨基寡糖素研究了诱导后棉花对棉田病虫害的作用。棉花病虫害发生高峰期调查结果说明:与对照(不喷施5%氨基寡糖素)相比,5%氨基寡糖素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病情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最好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0%和70%;与对照(不喷施5%氨基寡糖素)相比,5%氨基寡糖素对棉蚜相对防效达69.43%,对棉叶螨的虫口数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棉蚜率、棉叶螨率均小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