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算加法中精算和估算工作记忆资源需求的差异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f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算是算术研究中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关于它的研究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Croen和Parkman(1972)提出,1972年以后心算才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题。目前,对心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特定的数学运算;二是不同类型的计算,比如:精算和估算等。本研究主要针对心算领域的后一方面进行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精算和估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它们使用不同的认知加工策略。精算主要采用从“左到右”的加工策略,估算主要采用“四舍五入”的加工策略。从它们所采取的认知加工策略我们可以发现:估算相对于精算来说把算术任务的操作数简化了,也需要较少的加工步骤。从这个角度来讲,估算比精算简单,不需要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也就需要较少的工作记忆资源。Kalaman(2007)对成人进行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成人的精算相比于估算需要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本研究主要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精算和估算工作记忆资源总需求的差异。工作记忆是高级认知活动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的认知系统。很多研究者针对高级认知活动心算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是以1974年英国心理学家Baddleley提出的工作记忆三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经典的实验范式——双任务实验范式。他们的研究结果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心算的认知加工过程和工作记忆是密切相关的,其中中央执行在心算认知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确定。因此本研究主要集中探讨心算加法中精算和估算认知加工过程中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是由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哪一个工作记忆子成分完成的。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三位数和两位数、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十进制和非十进制的心算加法任务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儿童心算加法中精算和估算的工作记忆总资源和工作记忆子成分需求的差异。实验一采用2(心算加法任务:十进制、非十进制)×2(任务类型:心算加法、心算加法和字母回忆的双任务)×2(操作类型:精算、估算)的被试内设计。主要探讨儿童完成精算和估算的认知加工过程对工作记忆资源需求的差异以及十进制和非十进制心算加法任务对工作记忆资源需求的差异。实验二采用2(操作类型:精算,估算)×3(任务类型:心算加法,心算加法和字母回忆、心算加法和位置回忆)的被试内设计。主要探讨儿童完成精算和估算的认知加工过程对工作记忆子成分需求的差异即完成精算和估算它们的信息的暂时存储和加工是由哪个工作记忆子成分完成。总结以上两个实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儿童完成估算心算加法任务比精算需要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2)在精算条件下,儿童完成十进制的心算加法任务比非十进制需要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3)儿童精算的信息暂时存储是由语音环路工作记忆子成分完成,估算的信息暂时存储是由视觉空间模版工作记忆子成分完成。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上学习的广泛应用,在线学习环境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Web2.0技术的到来,给网络信息管理体系和网上学习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促
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为了这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互相
目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已经在教育界引起广泛的关注,自我调节学习作为一种元认知技能,对社会适应性将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自我调节学习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
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心理学术语,它是社会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交往意识和主观幸福感的成
高职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事关个人的成长成才,也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