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小干扰振荡稳定性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多次发生由风电场并网引发的电力系统振荡失稳事故,在这些事故中典型的系统结构如风电场-串联补偿输电系统、风电场-弱交流电网系统、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等,振荡失稳源于风电场与上述电力系统中其他动态元件之间的不利动态交互作用,呈现出发散速度快、大范围时变的振荡特性。在大规模风电汇集区域中风电机组数量众多,风电机群与电力系统间的耦合复杂,目前针对风电并网系统振荡失稳机理仍未形成共识,基于此,本文围绕大规模双馈风电机群并网电力系统小干扰振荡稳定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重点关注次同步振荡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研究了双馈风电场-串联补偿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与传统次同步谐振问题在机理上的共性规律。首先从开环模式耦合与闭环模式互斥的角度对传统次同步谐振中的轴系扭振问题进行了新的机理解释,即同步发电机的开环扭振模式与串联补偿输电线路主导的开环RLC振荡模式相近时,会导致闭环扭振模式和闭环RLC振荡模式发生互斥,使得其中一个闭环振荡模式的阻尼下降。进一步将该思想推广到双馈风电场-串联补偿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机理的研究中,以双馈风电场和串联补偿输电线路作为两个互联的开环子系统构建了闭环互联模型,分析了串联补偿输电线路主导的RLC振荡模式与双馈风电机组换流器控制主导的次同步振荡模式满足开环模式耦合、引发闭环模式互斥的可能性,从而揭示了双馈风电场-串联补偿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机理。进一步地,研究了开环模式耦合与感应发电机效应两种机理的关联,指出两种机理可以互为补充,使得双馈风电场-串联补偿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机理解释更加完善。最后基于阻抗分析法和开环模式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双馈风电场和串联补偿输电线路两个子系统间的阻抗交互作用和模式交互作用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影响。(2)针对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频率漂移问题,从风速变化影响开环模式耦合条件的角度解释了其内在机理。理论推导了受风速影响的风电机组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及其对应的留数,指出风速变化可能带来两方面影响,其一,导致满足开环模式耦合的模式对发生了变化,由此出现了不同频率范围内的闭环模式互斥现象,其二,影响了开环模式耦合条件下闭环模式互斥的程度,这样,风速的变化导致了风电并网系统主导振荡模式的阻尼和频率发生了改变。理论分析结果在两机等值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和双馈/直驱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算例中得到了验证。(3)针对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将多风电场和多机电力系统作为两个互联的开环子系统,建立了多变量系统的闭环互联模型,基于多变量系统的开环模式耦合理论,并结合多风电场子系统模型的结构特点,提出了等价降阶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分析了并网风电机组台数、风电机组输出功率、风电场位置对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并从优化换流器控制参数以消除开环模式耦合条件的角度提出了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方法。(4)研究了多台双馈风电机组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将同构系统一致性控制理论中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到风电并网系统中,实现了动态交互的解耦分析,指出多台双馈风电机组互联系统的小干扰振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单个双馈风电机组自身的动态特性,决定了双馈风电机组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对小干扰振荡稳定性影响的性质;2)互联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影响了双馈风电机组之间动态交互作用对小干扰振荡稳定性影响的程度。
其他文献
生育酚是一类脂溶性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生育酚对提高牲畜免疫力,提高繁殖性能具有良好效果。在饲料中添加生育酚可增加肉质稳定性,防止肉类
目的 围孕期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并提高子代认知表现,但孕中晚期是否有必要持续补充叶酸尚无定论。叶酸介导一碳单位代谢参与核酸合成和DNA甲基化,对中枢神经系统
组蛋白修饰与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二者交互作用的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目前研究得并不是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生物过程,其中80%为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内膜导
研究背景及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两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造成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降
苯二酚内酯是一类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真菌聚酮类天然产物,在药物研发、农业生产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该类化合物由一对单模块、多结构域的真菌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95%,然而进展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
研究目的:近四十年,肥胖逐渐成为了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众所周知,肥胖是多种慢性老年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这其中包括痴呆与认知障碍。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
目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2型糖尿病(T2DM)和癌症之间的生物学联系机制复杂且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前期研究发现,当T2DM患者具有某些特定的
【目的】人脑是一个由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脑区相互连接组成的复杂网络,复杂性体现在其精细的环路内与环路间连接,而这些连接受基因转录的调控。因此,研究人脑连接与基因转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