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大分子的微观结构对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界面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chen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相关橡胶材料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作为橡胶增强的常用填料,依靠橡胶基体与纳米填料以及填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实现补强的效果。而纳米填料/橡胶基体两相之间的界面作为复合材料体系中的第三相,对热量、电流、应力等形式的能量传递尤为重要,将直接决定着复合材料性能的好坏。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结构规则、分子连接方式如同发散的树冠一样的超支化大分子。树枝状大分子具有其它聚合物大分子所不具备的诸多特点,如精密且可控的分子结构、高度支化结构、完美的对称性、密集的表面官能团、内部丰富的内部空腔结构、纳米级别的尺寸等等。树枝状大分子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已经在农业、污染治理、药物输送、国防、催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在本研究中合成一系列功能基团改性的树枝状大分子作为增强填料或碳基填料改性剂,研究树枝状分子的微观结构对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用双酚酸修饰第二代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G2 PAMAM)的端基,以获得具有十九个酚羟基和六个氨基的新型树枝状大分子(G2 PAMAM-H);再将G2PAMAM-H作为改性剂添加到氯化丁基橡胶(CIIR)基体中获得新型CIIR纳米复合材料。FTIR和NMR证明了G2 PAMAM和G2 PAMAM-H的成功合成。FTIR、TEM和SEM证明G2 PAMAM-H和CIIR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所制备的G2 PAMAM-H表面的氨基和酚羟基使其与CIIR基体之间具有很强的界面相互作用,并且CIIR分子链可以填充G2 PAMAM-H的空腔结构。这使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在拉伸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树枝状大分子表面上密集的酚羟基和氨基可以在CIIR复合材料体系中形成多重氢键,这些多重氢键比由极性小分子形成的单个氢键具有更高的键能。当CIIR材料受到循环应力时,这些多重氢键断裂可以耗散能量并且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添加5 phr G2 PAMAM-H的CII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阻尼因子分别为6.45 MPa和1.52,相较于原始CIIR的1.95 MPa和1.08分别提升了230%和41%。由于氢键的可逆性,卸载应力可以恢复氢键,从而形成持续的增强效果。此外,多重氢键还赋予CIIR复合材料特殊的自修复能力。添加5 phr G2 PAMAM-H的CIIR复合材料断裂后在室温下自修复24 h后的拉伸强度达到1.94 MPa。这为改善传统硫化橡胶的自修复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2)通过主客体树枝状大分子自组装效应构建了三维碳纤维/碳纳米管(CNT-Ad/CF-CD)网络骨架结构,将SR填充到该骨架结构中得到具有高拉伸、阻尼、导热、导电性能的SR复合材料。FTIR、XPS、Raman、XRD证明了主客体树枝状大分子对酸氧化碳纤维(CFs)和酸氧化碳纳米管(CNT-COOH)表面的成功修饰。通过SEM证明该结构具有完善的网络通道。将硅橡胶(SR)填充到CNT-Ad/CF-CD互连网络中,获得CNT-Ad/CF-CD/SR复合材料。CNT-Ad/CF-CD完善的网络通道赋予了SR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当CNT-Ad和CF-CD的负载率为1.13 wt.%和4.62wt.%时,SR复合材料的导电率为957.673 S/cm,相较于原始SR的3.785×10-16 S/cm提升了18个数量级;导热率为1.898 W m-1 k-1,相较于原始SR的0.168 W m-1 k-1提升了1030%。CNT-Ad/CF-CD网络表面修饰的主客体树枝状大分子使其与SR基体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同时由于树枝状大分子末端极性基团在SR复合材料系统中形成大量的氢键,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拉伸性、阻尼性和变形恢复能力。CNT-Ad(1.13wt.%)/CF-CD(4.62 wt.%)/SR复合材料的最大阻尼因子为2.06,相较于原始SR的0.96提升了115%。此外,将CNT-Ad/CF-CD/SR复合材料用作应力传感实验中的柔性传感器,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其电阻变化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灵敏度。
其他文献
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碱金属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设备。这些器件可以通过探索具有高容量、良好循环稳定性和优异倍率性能的纳米结构材料来实现。过渡金属硒化物性质与过渡金属硫化物相似,但是硒的密度和电导率相对较高,当过渡金属硒化物作为电极材料时,它的体积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是高于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因此,过渡金属硒化物作为一种潜在的电化学储能材料受到了研究人
学位
目的:对参苓白术散加减方颗粒剂溶液合并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颗粒剂溶液合并庆大霉素保留灌肠在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是否有疗效及治疗优势,为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治疗打开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选取从2020年09月至2021年09月期间就诊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被诊断为直肠癌,并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且术后有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200例血热内蕴型白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诊疗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血热内蕴型白疕的认识,以期为血热内蕴型白疕的治疗提供更多临床思路和循证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8年1月~2021年12月诊断为血热内蕴型白疕的住院病历,经筛选后获得符合标准的病历资料共200例。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
学位
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存储系统,锂离子电池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及新能源汽车。传统的碳素电极的理论比容量太低,已经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因此,具有高比容量和高稳定性的电极材料的研究是非常迫切的。此外,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机制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且地壳中钠含量远远超过锂,所以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锡基材料在很多电极材料中脱颖而出,因为其理论比容量较高,并且还具有含量丰富、环保无污染、价格
学位
目的:用数据挖掘方法归纳总结马晓燕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经验及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针对核心药物,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马晓燕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经验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搜集2020年1月份—2022年1月份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晓燕教授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病历,录入EXCEL表,使用SPSS软件统计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最常见的
学位
一维空心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扩散距离短、孔隙率高和易于回收等优质性能,在水污染处理、生物分离分析、能量存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一维空心磁性纳米材料功能单一,而且合成一维空心结构常常受限于昂贵的模板,而这些模板又必须通过复杂且危险的方法移除,这极大地阻碍了一维空心纳米材料的发展。因此,设计、优化制备一维空心复合纳米材料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三氧化钼微/纳米棒为模板,
学位
目的:观察调气健脾组穴针刺联合盐酸舍曲林口服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本次临床研究所收集的病例均来源于2021.01-2021.1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康复中心脑K1病房住院患者。本次实验共纳入病例64例,Excel生成随机数字表,依照患者就诊顺序,按表将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2例,最终将收集到的符合纳排标准且未脱落的肝郁脾虚型卒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迅速发展,二硫化钼(Mo S2)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由于大比表面积、高电子迁移率和强机械性能等特点,在电子、电池、生物传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二硫化钼的导电性较低,容易团聚,活性位点有限,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催化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本论文以二硫化钼基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二硫化钼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用一维导电聚合物管分散二硫化钼、负载四氧化三铁和贵金属纳米粒
学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姜树民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配伍规律,经由网络药理学预测其可能作用的机制,旨在总结并拓展姜树民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材料与方法:收集姜树民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处方数据,通过SPSS modeler挖掘高频药物、四气五味的搭配规律、药物的聚类情况以及基于apriori算法计算相关药物的关联情况,并综合相关因素生成新处方;基于TCMSP数据库、Genecard数据库、pharm
学位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味对高载量MP滴鼻诱导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小鼠模型的肺表面活性物质SP-A、SP-D、DPPC和免疫通路Th17/Treg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以及T-bet、VDR表达的影响,阐明养阴清肺汤加味干预SMPP的作用机制及靶点。材料与方法:将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阴组、阿奇组、养阴+阿奇组,共5组,每组24只,按前期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