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中的永远的“寻根”者——韩少功小说创作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少功是新时期中国文坛上一位不容忽视的作家,生于1953年,在泪罗县做了六年的知青,这段刻骨铭心的乡村生活体验,为他今后的文学道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奠定了他今后文学创作的焦点方向。本论文通过四个章节,以时代背景为出发点进行阶段性的探析,沿着韩少功创作理念的不断变化这一主线,勾勒出韩少功整个小说创作的历史画卷,展现了韩少功为守护文化所做出的不懈的努力。  本文分为以下四个章节:  第一章,创作的起步——知青小说。具体介绍了韩少功的知青经历,以及其小说创作起步阶段的写作风格,取材范畴等。这一章节从时代背景的分析入手,进而挖掘出这个时期启蒙思想对韩少功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从而确定了其小说创作的题材方向——农村小说。  第二章,崭露头角——寻根文学。以80年代整个文学创作的历史为背景,深入剖析了韩少功心目中的文学寻根理念,具体解析了他随后顺其自然抛出的具有典型寻根小说代表意义的《爸爸爸》。  第三章,创作新体——《马桥词典》。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创新的文体,《马桥词典》中的马桥世界以及文化永恒的守望三个角度剖析韩少功在新时期创作中的新的脱变。  第四章,自我超越——《暗示》。从小说创作的角度解读了《暗示》的小说叙事性,同时从更为深入的角度挖掘“具象”的真正内涵,诠释出韩少功小说创作之灵魂——文化的守望。
其他文献
隐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东西方对隐喻都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隐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一种语
元代书画创作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诗歌创作却受到后人浅俗、卑弱的诟病,这种批评从当时诗书画一体的创作方式来看是不妥当的。元代诗学与书画艺术相融合的文艺观念
第一章回顾了上古汉语及物动词研究的历史,指出了成就和不足。主要包括传统的分类、对宾语性质的关注、配价、及物性、作格动词和中性动词之别等内容。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几
众所周知,在Vista及以后操作系统分区的Windows目录中,有一个体积较为庞大的文件夹:Winsxs,通常情况下,该文件夹可以占据3GB以上的空间(如图1),而且该体积会随着以后安装的软、硬件的增多而变大。那么,Winsxs究竟为何物?该文件夹是否可以删除?如果无法删除的话,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尽力减少其对系统分区的占用?答案尽在本文。  Winsxs究竟为何物?  Winsxs文件夹是
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翻译一篇英文文章无须再搬着英汉词典或者敲击快译通了,只需把英文篇章粘贴到在线翻译网页上即可获得免费的服务了。对在线翻译来说,翻译的质量和速度、专业知识翻译以及对多语种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  谁的界面更友好  相比于网络上其他应用的华丽界面,在线翻译的界面无一例外的简洁,左侧是需要翻译的文字,右侧则是呈现翻译结果的地方。  百度翻译在左下方还有划词翻译和实时翻译的选项,在右侧还
本篇论文《唐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性别视角下的考察》,以唐诗中的女性形象作为考察核心,以性别视角作为考察方法,探讨诗歌中涉及的性别意识、展现的性别观念,对唐诗中的女性形
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金学界在文献学、文学史、美学等层面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还有研究的空间。本论文即从美学和小说美学的角度,对《金瓶梅》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