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金刚经》应验故事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c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时期的《金刚经》应验故事多收录于《太平广记》,此类故事作为释氏辅教之书,不仅在兴盛的隋唐时期担当佛教的宣抚使,而且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的一种特色。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与特色的类型化叙述手法。本文即以《太平广记》中的《金刚经》应验故事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文学角度,对《太平广记》中《金刚经》应验故事文本的内涵与叙事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梳理。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主要对《金刚经》应验故事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解其相关研究的态势和方向,发现关于《金刚经》应验故事的研究多从宗教学、历史学或民俗学角度,缺少从文学角度对《金刚经》应验故事的系统梳理与研究。第一部分为《金刚经》应验故事的概况,由于《金刚经》应验故事是中土传统佛教应验故事与《金刚经》的“副产品”,而《金刚经》的流传发展又取决于佛教的发展,因此本部分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隋唐佛教的发展;第二节,《金刚经》的流传;第三节,应验故事的传统。第二部分为《金刚经》应验故事的文学阐释,《金刚经》应验故事以《金刚经》为中心,却不以《金刚经》义理内涵为中心。《金刚经》应验故事的内涵往往曲解《金刚经》,同时也存在着对《金刚经》本身理念的正面反馈。此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说明《金刚经》应验故事对《金刚经》正确理解继承的内容;第二节,论述《金刚经》应验故事对《金刚经》的曲解部分。第三部分为《金刚经》应验故事的叙事研究,分为三小节:第一节,讨论广记中《金刚经》应验故事的情节建构,梳理出故事文本中三种固定的叙事模式;第二节,剖析应验故事中人物的叙事功能与形象;第三节,探究应验故事里存在的不同时空关系。第四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其他文献
摩尼教作为世界性宗教,曾流行于西亚、北非、中亚、中国等地区,留下了许多宗教文献。其中《摩尼教徒忏悔词》(Xvastvanift)也是了解摩尼教的教义、诸神以及摩尼教徒生活的最
当今社会,视觉与文本为导向的公共商业环境(电影、电视、线上评论)日益复杂,传统小说家和发行商己不再占垄断地位,而是越来越多地受视觉界影响。很多漫画家和视觉作品已经获
随着数据科学与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基于脑电信号等其他众多电生理信号的研究已引起机器学习领域的高度关注。脑电信号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电生理信号之一,这其中含丰富的生理和
目的:应用点构法随机组合下颌骨各区域骨性标志点以构建不同矢状向平面,通过评估各项对称性分析指标并从中筛选出对称代表性最佳者作为下颌骨正中矢状平面(mandibular median
《后藏志》是一部有关年域((?))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地理等方面的重要历史文献,基本成书于17世纪上半叶。该文献主要记载了年楚河流域出现的各个宗派的寺院、修行洞,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和多方面互相作用的长期过程,涉及了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
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物理学和翻译学,看似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如果我们加以深入探索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科普文章的翻译,有利于此项前沿技术的学习与探索。“读芯术”微信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师团队于2017年创立,是一个
目的:本实验拟将兔脂肪来源的血管基质成分(SVF)混合兔耳颗粒软骨自体异位移植,观察移植体的组织结构、血管数、生长因子等指标。探究SVF对颗粒软骨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首
本文以南北朝《慈悲道场忏法》的双音词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该经属于中古时期,语言带有过度阶段的特色,既包括文言文又具有口语成分,单音词逐渐双音化以符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