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已经成为动脉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有着无需开颅、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小、微创等优点。在一些国外的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中,对比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结果发现两者均可有效的防止动脉瘤的再破裂出血,但血管内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小于开颅夹闭。但是,血管内治疗的近期效果虽较好,但患者术后需定期脑血管造影随访,长期效果也不明确,有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复发率高达20.9%~47.4%。众所周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以及栓塞术后随访的金标准,但DSA是一种风险较大、具有创伤性、费用较高的检查,目前一般要求颅内动脉瘤栓塞后3个月至3年间进行DSA检查,了解动脉瘤栓塞的程度、有无复发、弹簧圈是否受压移位、有无必要进一步行栓塞治疗。因此,寻找一种既准确又损伤的检查方法是非常有临床价值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成像方法。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MRA与DSA的对比,对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55名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行MRA和DSA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三个月至一年,DSA与MRA检查的间隔时间最长为一周。以DSA为随访标准,比较两者的随访结果,统计出MRA随访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的个数,通过统计学的分析,监测两者的统计学有无差异,从而评价MRA随访的准确性。结果:55名动脉瘤患者共60个动脉瘤进行了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DSA随访发现45个动脉瘤完全栓塞,10个动脉瘤颈残留造影剂,5个动脉瘤体残留造影剂。而MRA随访仅发现2个假阴性和2个假阳性结果,准确率为93.3%。两种检查方法行一致性检验,K值为0.839;并行x2检验,x2=97.23,P<O.005;两者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并可以认为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本实验应用MRA对6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的效果来看,MRA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一种可信、无创伤、快速的影像随访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随访的价值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能够基本准确的评价动脉瘤栓塞的情况,为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提供了一种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我们相信,随着以后磁共振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多的影像软件的开发,MRA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发挥更大的价值,逐步取代DSA成为随访的首选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靶控输注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对老年人全麻诱导期间及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瑞芬太尼对达到一定镇静程
本文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运用了文艺生态学、戏剧学、西方现代/后现代戏剧理论及巴赫金的狂欢诗学,采用比较戏剧的研究方法,试图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京城三剑客”的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切口痛模型,对术前和术后注射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大鼠镇痛效果的比较,探讨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效应。(1)通过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据统计国内外的养老模式达20多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本文对国外的主要养
一、研究动机 保险法的研究有两大方向,一派学者偏向英美二分法的立法体系,另一派学者即偏重大陆法系的三分法体系,因双方彼此对保险法的论述有非常不同的差异,也让保险法的诸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工作特点将研究对象231名护士分为影像介入组、临
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归纳企业员工的有效激励因素,进而研究人格类型和激励因素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被试施测企业员工激励因素问卷,并通过因素分析,提取出6个基本激励因素,分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心血管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ASAⅠ~Ⅱ级择期拟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病人50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
目的确定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置入输尿管镜时病人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同时观察在异丙酚提供相同镇静水平下,不同效应室浓度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异氟醚分别用于肝癌手术麻醉对肝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