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髄COX-2表达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切口痛模型,对术前和术后注射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大鼠镇痛效果的比较,探讨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效应。(1)通过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2)研究不同剂量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的剂量依赖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大组:即空白对照组(E组)、术前给药组(P组)和术后给药组(C组),P组和C组再各分为4组(n=8):即生理盐水组(P1,C1组),氟比洛芬酯1,3,9mg/kg组(P2,P3,P4组,C2,C3,C4组)。E组(n=8)大鼠单纯麻醉,不进行手术。P、C两组大鼠麻醉后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痛模型,P组于造模前15min经尾静脉给药,C组于造模后15min经尾静脉给药。待大鼠清醒后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术后1h内大鼠疼痛行为的变化;于术后2h将大鼠处死取脊髓膨大处,用ELISA法检测脊髓COX-2的表达。结果(1)E组:大鼠未进行手术,无行为学变化,活动如常,双后爪着地且负重,与E组比较,P组、C组各剂量组累积疼痛评分及脊髓COX-2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组:与P1组比较,P2,P3,P4组累积疼痛评分及脊髓COX-2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与C1组比较,C2,C3,C4组累积疼痛评分及脊髓COX-2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组与C组比较:P1与C1组、P2与C2组、P3与C4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3与C3组、P4与C4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4组的累积疼痛评分及脊髓COX-2的表达最低。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抑制切口痛大鼠的疼痛反应,剂量依赖性地减少脊髓COX-2的表达,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健侧颈7神经全干移位术后患侧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并探讨术中电生理检测准确定位健侧颈7神经根的意义。方法:随访2008年8月至201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损伤的规律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35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
旅行社产品由于其构成要素的特质,使其具有公共物品的先天属性——非排他性,在此基础之上从旅行社企业的个体行为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旅行社产品创新乏力、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目的:通过选择性结扎小鼠胰管,观察小鼠胰岛内分泌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以及收集临床人体胰管扩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的患者手术标本,研究扩张胰管附近胰岛细胞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术后肠屏障功能损害及肠道细菌易位(BT)与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上消化道手术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3、5天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浆D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不稳的影像学诊断及各种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19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
目的我们假定药理学的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的活性会得到类似于5-LO缺陷大鼠的实验结果,即会加快骨折的愈合进程并增加骨质强度,通过建立大鼠骨折动物模型和应用半胱氨酰白
目的:通过分析急腹症小儿的腹腔引流液及血尿淀粉酶水平来得出急腹症中血尿淀粉酶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从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以腹痛待查收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外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靶控输注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对老年人全麻诱导期间及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瑞芬太尼对达到一定镇静程
本文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运用了文艺生态学、戏剧学、西方现代/后现代戏剧理论及巴赫金的狂欢诗学,采用比较戏剧的研究方法,试图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京城三剑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