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纱线原料使用不当以及生产管理和技术上的不足,致使某些针织企业面料质量严重下降。圆纬机织物横档疵点作为一种典型的针织面料疵点在生产中呈高发态势。横档疵点将直接影响到织物的外观,造成面料质量等级下降,甚至导致整批布报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公司形象甚至引发经济纠纷。针织物横档疵点又称为横条或横路,是沿着纬编针织物横向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出现非设计性的一个或若干个横列或条纹的线圈较其他正常处的线圈在空间形态或色泽等方面存在差异,属于针织物横列疵点的一种。如何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布面起横档的问题,减少或杜绝横档疵点的再次发生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提高面料质量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从圆纬机织物的生产流程入手,重点从纱线原料及织造环节对针织物横档疵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理论探究,主要包括纱线的色差、条干、捻度以及织造环节的送纱机构、编织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以及设备的安装精度及工艺等对横档疵点的影响。此外,还针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部分典型横档疵点织物进行了检验分析,同时总结并归纳了圆纬机织物横档疵点常用的检验方法及分析流程。随后,分别就纱线原料和织造环节对圆纬机织物横档疵点的影响展开了相关的实践探究,纱线原料方面分别模拟了实际生产中错纱织造以及混批织造时对圆纬机织物横档疵点的影响,同时还探究了纱线的捻度对圆纬机织物横档疵点的影响;织造环节分别对起横档机台的送纱张力以及沉降片三角的同心度进行了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纱线的色泽差异、纱线的条干以及捻度不匀、织造环节中送纱张力的异常波动以及设备安装精度差等均会导致圆纬机织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横档疵点。在以上工作基础上,使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对圆纬机织物横档疵点图像进行了处理及分析。首先对横档疵点图像进行了灰度转换、均值滤波以及直方图均衡化等预处理操作。接着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横档疵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并使用数学形态学的腐蚀和膨胀运算对分割后的疵点图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基本上实现圆纬机织物横档疵点的分割。随后,又对分割后的横档疵点进行了识别,并根据提取的位置信息对横档疵点进行了标记和重构。最后,还根据横档疵点的特征对其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