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问题是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知识教育或民族团结教育,而通过学科进行渗透是进行民族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内容决定了它在开展民族知识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民族知识教育的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情况,以历史课程改革为契机,围绕着如何挖掘与利用广西丰富的民族资源,探索在民族地区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民族知识教育的策略、方法和原则,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以增强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历史新课程改革下所提出的“让历史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生活走进历史”的目标,以期为培养21世纪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提供有益的理性思考。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阐述笔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第一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界定民族概念,并从实践和操作层面界定民族知识和民族知识教育的丰富内涵。第二部分,从当前我国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阐述了对中学生大力开展民族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我区各民族中学生民族知识的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开展民族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三部分,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历史学科特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三个层面论证历史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民族知识教育的重要阵地。第四部分,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民族知识教育的三方面实施策略:(一)抓住课堂主渠道,整合历史教材中的民族知识适当延伸或地方化;(二)利用丰富的民族资源开展以民族知识教育为主题的历史第二课堂活动;(三)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开设民族知识教育选修课。三方面策略互相结合,互为补充,操作性强。并为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民族知识教育的典型案例。第五部分,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检测,分析课题实验效果并对研究与实践进行反思,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民族知识教育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在研究和实验过程面临的难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展望各级部门推进,多学科合作,实现民族知识教育全民化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