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时期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存在扭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文献综述之上,本文首先运用经济学有关理论对中国转型时期要素市场扭曲的内在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生产函数方法对要素价格扭曲状况给予了实证测度,进而从产业效率、劳动就业和地区经济差距三个方面探讨了要素市场扭曲产生的经济效应,最后得出文章的结论与启示。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在本部分,文章首先对要素市场扭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国内外两条线索,从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福利与收入分配、对外贸易及规模经济效应等五个方面对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文献综述,最后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背景,提炼出论文研究的问题与基本思路。 第三章运用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对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内在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对转型时期中国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关键性要素市场的扭曲状况进行了描述,然后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和博弈论方法对改革开放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财政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的约束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博弈使得扭曲要素市场的制度安排无法实现自我突破,从而被“锁定”在一种低效率的路径之中。 第四章从所有制视角对中国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进行测度。文章首先对所有制形式和要素价格扭曲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然后对要素价格扭曲测度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运用2001——2003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基于生产函数方法对资本和劳动力两要素的扭曲状况进行了实证测度。分析结果不仅对前面的定性分析提供了经验支持,而且还用分析结果对中国国有企业中的资本深化及“民工荒”现象给予了解释。 第五章对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产业效率损失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首先对技术效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然后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和技术效率损失的内在机理,最后运用1999——200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制造业数据、基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es,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导致的效率损失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扭曲要素的比价关系,从而导致了产业结构扭曲和规模效率损失。如果消除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效率的影响,则在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可以使全国制造业总产出至少可以提高11个百分点。 第六章对中国要素市场扭曲产生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从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两方面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就业效应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在体制约束条件下,转型时期的中国存在着明显的资本替代劳动的经济现象。在资本过度替代劳动的机制作用下,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就业之间出现了非一致现象。最后文章运用1995——2004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Panel Data和2001——2003年分所有制的工业行业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对上述命题给予了支持。 第七章对中国要素市场扭曲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章首先基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要素流动与人均收入水平收敛的内在机制,进而对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文章运用1978——2004.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Panel Data,基于新古典条件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由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市场分割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对地区收入收敛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总之,本文以中国转型时期为研究背景,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转型时期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理解,而且对我国要素资源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剧和2007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进口竞争产业竞争加剧,出口导向产业出口受阻,均迫切需要调整,而对这些产业进行调整援助则成了当务之急。在美
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磁石般吸引住学生,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预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开启学生的心理通道,给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本文从
期刊
西门子交换机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多元化的计费方式;也可以结合某些功能或不同的计费方式.提供不同的话单格式。现网的G网西门子交换机主要采集MCR格式的记录在交换机硬盘上生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将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技术、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开展更具有交互性和可操作性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和小组远程协作实验的前景,探讨虚拟实验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实验中的运用及前景,为远程教育的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虚拟实验;B/S模式;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0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防控风险点,是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是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实现监督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2009年初,
随着当前社会上医药行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药学专业人才也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因而在职业学校中对药学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也就十分必要。在当前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