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len4h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论述,可见促进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攀升,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同时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智力支持,吸引大学生回乡就业成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大学生回乡就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阐释,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然后介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主要对本研究中涉及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亳州市概况以及亳州市出台的吸引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政策。第四章介绍调研设计与调研过程,并对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即主要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整理后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因素。第五章是国内外相关政策经验借鉴。国外政策介绍部分选取韩国和印度两个国家,主要介绍这两个国家在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方面的政策;国内政策介绍选择了辽宁省阜新市、江苏省泰州市,对这两个城市在促进大学生回乡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介绍,并总结相关经验或启示。第六章是促进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对策建议,主要从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等四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旨在分析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笔者通过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搜集相关数据。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偏低、倾向于前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就业、就业选择偏向于稳定性较强的工作。利用SPSS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发现影响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因素包括大学生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等,大学生个体因素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性别、学历层次、就读的大学类型以及大学生个人对亳州市人才吸引政策的了解度等方面;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所在家庭的户口性质、大学生与家庭的整体关系、家人对回乡就业的态度、家庭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薪资待遇、基础设施、工作发展空间等方面;社会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社会环境以及思想偏见等方面。在对影响因素进行交叉分析之后,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选择的影响方向。结合影响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因素与国内外有关促进或吸引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笔者从政府、高校、家庭与大学生个人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望达到促进更多的亳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深深地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新更
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在农药污染的治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某农药厂的污水排放沟附近土壤中分离得到两株甲胺磷农药降解菌(M1,M2)、两株乐果农药降解
介绍了拉氏变换的有关定义、运算原则,并举例说明在化工中的应用。
本文以昆明市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组合模型对昆明市生活垃圾在2003~2010期间的产生量进行了定量预测。结合2000年昆明市生活垃圾物理组成的实测数据与我国其他城市的
冯小刚在国内电影产业中的位置,使人很难将其电影与带有强烈艺术特征的个人化问题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获得官方、大众和知识分子同时认可的背后,既显示出他跨越原本被看作是
企业管理是企业兴衰成败的直接原因,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竞争能力,必须抓住"管理"。在我们建筑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项目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
<正>事实是,我们并未完全理解基因驱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接受驱动的生物体可能会发生哪些突变。通常,有性繁殖生物体的基因遗传率为50%。一些基因有提高遗传率的自然
摘要:数控专业是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专业,面对市场人才的迫切需求与中职数控刚刚起步的局面,本文以数控编程这一专业基础课为切入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培养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数控技术;编程;教学方法;师资培养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已迅速地被广泛应用,目前,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中,已普遍使用了数控设备进行生产。因此,数控技术的应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古中国与传统的欧洲的自然观由于环境、信仰、科学水平等不一样,导致建筑、园林有
20世纪80年代伊始,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1987年发表了著名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