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线粒体类质粒pC3的性质及分子标记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属于葫芦科植物,在高等植物中葫芦科线粒体基因组最大而且最复杂,该科线粒体基因组的膨胀机制是真核生物线粒体进化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黄瓜线粒体类质粒的发现及其性质研究,对于了解真核生物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之间的遗传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米曲霉来源的S<,1>核酸酶处理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对黄瓜线粒体3种类质粒进行了形态和大小鉴定,根据其分子由大到小,依次命名为pC1、pC2和pC3.将染色后的琼脂糖凝胶拍照,因为其负片中的爆光密度与凝胶的荧光密度成正比,所以通过ImageMaster VDS自动扫描系统,对负片中的类质粒进行密度扫描,根据类质粒密度值估计在相同条件下类质粒间的相对拷贝数比值.结果显示,pC3的拷贝数明显高于pC1和pC2,不同黄瓜品种之间存在类质粒间相对拷贝数比值的差别.该文以线粒体类质粒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黄瓜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方式.以有线粒体类质粒的"津研4号"为母本,以没有类质粒的5种黄瓜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Southern杂交发现,pC3与5种杂交F1代线粒体DNA的类质粒位置有很强的杂交信号,这说明黄瓜线粒体存在母系遗传,在此以前尚未有黄瓜线粒体母系遗传的报道,这一发现为黄瓜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杂交实验还显示,不同品种黄瓜线粒体主环DNA与类质粒的同源性及类质粒拷贝数存在多态性,这为以类质粒为分子标记鉴定黄瓜种质资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其他文献
药房在医院的实践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药房管理工作进行加强非常必要.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药房的具体工作与药师的行为有显著的关系,所以强化药房的综合性管理,最终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患者在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于我院胸外科实习的本科生作观察对象,选取时间2018年1月-2019年7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
目的: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到本院呼吸内科实习的临床护生8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根据我院神经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供护理管理者以及教育者参考,以便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PBL教学模式主要中线就是学生,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去学习,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自行寻找答案.带教在整个学习期间
本文对兰科植物菌根的研究历史,兰科菌根的形态特点、功能、生态学方面做了简单的综述,并介绍了国内天麻和杓兰属植物菌根的研究进展;对黄花杓兰的生境特点和根、芽的生长发育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中国人提倡“百善孝为先”
探讨内分泌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选取时间段(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PDCA循环指导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实习的100名护士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8月,将其分为两组,按照事先
水稻作为全世界栽培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和单子叶的模式植物,其抗病性研究非常重要。近十年来,植物防卫反应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的是“gene for gene”分子模型的建立以及一系列R基因的克隆。但由于小种专化性,这些进展并没有给实际应用带来太大的突破。因此人们将目光转向抗病信号转导的下游分子。 植物P450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防卫反应。本文根据以前的结果,在水稻的基因组中找到了一个可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