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数据交换系统设计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eic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的展开,我国地震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目前在我国的地震系统中已经建成了台站到区域中心,区域中心到国家中心,国家中心到各学科中心的专有行业网络,并且从行业的信息整体上对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结构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为加快实现地震信息化建设铺平了道路。经过“十五”期间地震前兆台网建设和改造的完成,我国的地震前兆台网观测台(点)达到了1000多个,地震前兆观测手段日趋于完善,观测密度不断地增加,业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如何有效地把全国分布式的现代化前兆观测系统纳入一个观测整体,并给全国的地震分析预报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地震观测数据资料是一个急需要求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地震前兆台网分布式环境数据资源交换需求基础上,设计并实现我国地震前兆台网的数据交换和有效管理。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详细分析了地震前兆台网总体结构及前兆数据资源的内容、特点和交换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震前兆数据交换总体设计方案。   (2)提取出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管理模型,并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机制,设计地震前兆元数据的交换管理模块,实现了地震前兆元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   (3)设计一种地震前兆数据交换增量算法模型,并基于Oracle数据库链接技术,设计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交换模块,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在节点间的数据交换。   (4)根据地震前兆系统需求,设计了地震前兆数据备份模块和数据恢复功能模块。   最后,搭建了真实测试环境,测试本论文设计的地震前兆数据交换系统。测试结果验证了地震前兆数据交换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目前,基于本论文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的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已经在全国地震前兆系统实现运行,很好的满足了地震前兆系统数据相关业务需要。
其他文献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含油气盆地整体、动态、综合分析研究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处理了区内600余口探井资料,对奥陶系马家沟组古今构造特征及构
以海产品为分析对象,开发了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GC-MS检测法.将方法应用于舟山经济海产品的检测,同时评估人体摄入海产品中PAEs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范围、检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蜘蛛振动感知机理的仿生多维微拾振构件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50675193)为背景,基于MEMS主要加工技术提出了一种小量程的孔缝悬臂梁
车身部件的造型和结构设计需要大量技术人员使用专业CAD/CAE软件协同工作完成,参与角色多,工作流程繁复,是汽车设计和制造的关键环节。目前主流软件普遍没有对协同设计提供良
声幅一变密度测井是评价固井质量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对固井第一界面胶结状况的解释,是以首波(套管波)作为特征波。套管波到时稳定,幅度变化对第一界面窜槽敏感,以其幅度相对变化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位于中国大陆中西部,是一个多旋回沉积型克拉通类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油气分布广、含油层位多、油层厚度大、孔隙度和渗透率
飞机蒙皮作为飞机的外表面零件,具有强度高、塑性好等特点。蒙皮表面形状复杂,刚度较差,传统的机械加工无法满足蒙皮加工要求。传统的飞机蒙皮减薄技术为化学铣切,然而化铣加
大渡河大桥是省道S211线复建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建筑物,桥址位于大渡河干流上,向下游(甘孜州康定县)到金汤河口约450m,到长河坝水电站坝址约1.5km。桥型为三跨(98米+210米+98米
概念设计阶段可以对车身结构性能进行预估分析,这对车身整体结构的确定以及规避详细设计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概念设计阶段需要确定车身的整体布置和装配方案,
本文以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中靖边古潜台南部的高桥-杏河地区为研究区,以上古生界山2-盒8段,既山西组山2段、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的目的层段。以层序地层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