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该教育法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国人对于蒙氏教法推广的热情极高,已有众多蒙氏幼儿园或蒙氏班。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必要对蒙氏教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我国蒙氏教育的健康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儿童、教师、环境和教具构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这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诞生于上世纪初的蒙氏教法,进步性与局限性俱存,但是其进步性是主要的。蒙氏教法的进步性可以概括为:给儿童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给儿童以兴趣,有兴趣才有专注;给儿童以合作,有合作才有建构;给儿童以活动,有活动才有经验。蒙氏教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感官训练过于机械;忽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社会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等。当前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把蒙氏教法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教具操作,儿童自由、自主发展的精神没有贯彻于蒙氏课程之中;教师不能发挥蒙氏教师应有的“导师”作用,存在着不当干预的问题;蒙氏教具操作过分倚重蒙氏经典教具,具有本土特色的自制教具不多;蒙氏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结合不理想,存在着相互冲突与干扰的问题。针对蒙氏课程的局限性及我国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提出如下建议:正确理解蒙氏教法的精髓,真正体现蒙氏教法所倡导的儿童自由、自主发展之精神;根据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扩展课程内容;开发设计符合时代与我国特点的教具;探索蒙氏教育方案与其他教育方案的有机结合;加强蒙氏教师的师资培训;更好地发挥蒙氏教法在读写算能力培养上的优势;注重蒙氏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家庭与幼儿园的结合;有准备环境的提供要注意秩序性和课程实施的顺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