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T波持续倒置及早期或晚期倒置T波正常化的决定因素。【方法】对283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连续观察。入选患者发病后24~36小时行心电图检查,显示≥2个相关导联的T波出现倒置。以在发病后第1周末无以下情况者,包括①肥厚性心肌病;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③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或室上性心动过速;④对多巴酚丁胺高度敏感不能耐受;⑤中、重度高血压;⑥未能控制的中、重度心力衰竭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并对在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中出现心肌缺血反应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在患者出院时复查心电图,同时在发病第4个月时进行随访,复查心电图。当12导联心电图示≥2个梗死相关导联T波倒置≥0.01mv时定义为T波倒置。T波正常化指在出院时(早期)或第四个月随访时(晚期)ECG≥2个梗死相关导联倒置T波变为直立,而在第4个月随访时ECG≥2个梗死相关导联T波仍为倒置则为持续性T波倒置。按照ECG变化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第1组:早期T波正常化组,第2组:晚期T波正常化组,第3组,持续性T波倒置组。【结果】283例患者中,有198例患者出现T波正常化。其中,第1组患者为42例,第2组患者为156例。入选患者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中,心肌仍有持续的收缩功能的患者分别为:29(68.4%)例,20(13.0%)例和2(2.6%)例;出现心肌缺血反应(包括双向反应和梗死相连区域缺血)的患者分别为6(14.3%)例,111(71.0%)例和46(53.8%)例。对出现缺血反应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第1组有4(10.5%)例患者行血运重建术,第2组有88(79.6%)例患者行血运重建术,第3组有9(19.0%)例患者行血运重建术,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T波正常化提示有顿抑心肌存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可诱导顿抑心肌的功能改善。晚期T波正常化主要发生在行血运重建的有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持续的T波倒置与梗死扩展、未行血运重建或持续严重的心肌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