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性物质的代谢累积格局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用植物(中药)有效物质大多数为次生代谢产物,但其并非数量、质量、时间和空间上都均匀分布于整个植株,其产生和分布具有种属、器官、组织和生长发育期特异性。认识药用植物(中药)次生代谢物质的代谢累积格局,探索其代谢累积规律,对揭示药用植物(中药)“稳定、可控”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手段,通过鱼腥草挥发性物质含量,阐明鱼腥草挥发性物质的代谢累积格局,探索鱼腥草挥发性物质的代谢累积规律。初步获得以下实验结果:1.建立以萘为内标,同时测定鱼腥草24种主要挥发性物质α-蒎烯、樟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桉油精、反-2-己烯醛、γ-松油烯、顺-3-己烯乙酯、正己醇、α-环氧蒎烷、顺-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癸醛、芳樟醇、乙酰龙脑、甲基正壬酮、β-石竹烯、龙脑、正癸醇、2-十四酮、丁香酚、异植醇、植醇分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Factor Four TM:capillary column;VF-WAXms(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载气为高纯氦(99.999%),EI离子源,选择性离子扫描(SIM)。该方法的线性回归系数r2介于0.9991~0.9997之间,回收率98~102%之间,实验所得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s值均小于5%,可以用于鱼腥草24种挥发性物质的分析。2.阐明了鱼腥草不同生长阶段挥发性物质的累积格局。实验结果显示:鱼腥草植株由一叶生长到两叶时,其叶片β-蒎烯和β-月桂烯平均累积量增加,累积在新生的叶缘,β-蒎烯的累积在叶柄较少,β-月桂烯的累积在茎部最少;一叶时癸醛累积主要在右侧叶缘,茎部最少;而两叶时癸醛累积主要在叶端,茎部最少,由一叶生长到两叶癸醛累积量增加,平均含量较少;三叶到四叶时,β-蒎烯和β-月桂烯的累积主要在与叶柄相连的周围,平均累积量为新生叶大于老叶,整个地上部分β-蒎烯和β-月桂烯的总含量增加,叶尖端的含量较低;癸醛平均累积量增加,累积分布相对较均匀;鱼腥草生长过程中甲基正壬酮的累积主要在叶片上,且新生长叶片大于老叶。花蕾期β-蒎烯、β-月桂烯、癸醛、甲基正壬酮含量均显著增高,β-蒎烯的累积主要在新叶,β-月桂烯的累积主要在叶缘处,癸醛、甲基正壬酮的累积主要在花蕾和新叶;顺-3-己烯-1-醇和2-十四酮花蕾期累积显著高于其他生长期。3.分析贵州6个不同地区(丹寨、凤冈、贵定、仁怀、瓮安、织金)总计72个样点的鱼腥草样品24种挥发性物质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样地鱼腥草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差异显著,同一样地不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也存在差异显著。凤冈样地的鱼腥草挥发性物质总量最高,瓮安样地鱼腥草挥发性物质总量最低;丹寨样地鱼腥草中β-蒎烯、β-月桂烯、顺-3-己烯乙酯、龙脑、2-十四酮、植醇含量较高,凤冈样地鱼腥草中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癸醛、芳樟醇、β-石竹烯、甲基正壬酮、正癸醇含量较高,贵定样地鱼腥草中α-蒎烯、樟烯、乙酰龙脑含量较高,仁怀样地鱼腥草中γ-松油烯含量较高,织金样地鱼腥草中柠檬烯、正己醇含量较高。
其他文献
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环境和食品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并以其体积小、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快速方便、成本低和容易实现实时在线活体检测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超分子化学是构筑多功能纳米材料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论文基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构筑多功能纳米材料,展示了其在制备和应用中的独特的性质。在应用环糊精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
过渡金属氮化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中,钼系氮化物在许多涉氢反应中表现出与贵金属相似的催化性能,作为催化剂或者催化剂载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展过渡金属
合成环状碳酸酯是化学固定CO2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探究催化这一类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纳米α-Fe2O3为催化剂催化苄基氯的自聚合反应,合成了新型聚
作为第三代超分子,杯芳烃具有易于进行结构修饰的特点,使它在纳米材料、分子识别和纳米器件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超分子自组装是目前在材料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目前已
环鸟苷酸和环腺苷酸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且在信号转导和转换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调节功能。磷酸二酯酶(PDE)是环核苷酸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而且对调节其细胞内水
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及在催化性能、磁性材料和选择性吸附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已经成为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报道了硫酸根和乙酸根两类配体与某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水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进行了微观动力学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晶面、台阶、修饰原子及氧化物等多种因
整体柱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柱压低以及传质速度快等优点,是当前色谱分离材料研究的一大热点。分子印迹整体柱结合了分子印迹材料的高立体选择性和整体柱的优点,在复杂体系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