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供热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程序开发研究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成功开发、研制了200MW低温供热堆及其非能动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系统安全特性审评程序THSAC-LHRRRS和10MW高温气冷堆非能动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系统安全特性审评程序THSAC-PRHRES.首先,模块化的程序建立了低温供热堆一回路系统、其非能动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系统和高温气冷堆非能动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系统的相关物理数学模型,并采用不同的数值方法,以准确地模拟实际物理过程,奠定程序运行的良好基础.其次,两程序可以分别用来计算和审评中国清华大学设计的200MW低温供热堆和10MW高温气冷堆非能动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系统稳态运行工况下的自然循环载热能力,以及在启动金过渡过程的瞬态特性,从而对这两种堆依靠自然循环排出剩余发热的固有安全性做出评价.程序稳态计算结果与经过实验验证的MISAP程序相关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相关模型是可靠的和精确的.程序的稳态和瞬态计算结果还对清华核能研究设计院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是一致的.再次,程序THSAC-LHRRRS还可以用于对低温供热堆堆芯、一回路以及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过程进行实时仿真.堆芯仿真的计算结果用程序CETARS和瑞士EIR供热堆计算结果做了验证.证明程序的编制是正确的.最后,将模糊数学、未确知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较新的数学工具应用到核供热装置的热工分析上,并与传统数学方法加以比较,探索了反应堆热工水力安全分析的新途径. 该论文的研究对中国低温供热堆及其非能动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系统和高温气冷堆非能动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该论文通过详细分析制粉系统的现场工艺、控制要求和过程特点,在数据处理、模型建立和控制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制粉系统脱离手动控制,基本实现自动控制.
云计算开启了新的IT革新,开创了新的工作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数据量日益激增的今天,用户对存储数据的硬件产品采购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很多硬件资源的浪费。云存储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论文针对核电站一级PRA的流体系统故障树分析,设计了专用的知识库和推理机.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软件设计,大大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建树专家系统(FTES)".FTES软件已经具有了一定
期刊
该文围绕纳米陶瓷粉体在氧化锌压敏电阻中的应用,在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纳米氧化物的制备、分散、表面改性、0-3复合掺杂实验等问题.该文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三项成 果:(1)从
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受雾的影响,所采集到的图像呈现对比度较低、图像中景物不清晰的特点。由于雾天图像中许多物体的特征被雾气所覆盖和模糊化,因此无法清晰地反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应用在社会中得以普及,人们对于这两项技术的依赖又促使着它们不断地进步和革新。如今的智能终端设备拥有着强大的中央处理器和图像处理器,能够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和图像处理工作,而网络协议和网络基础设备的升级换代也使得网络带宽和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巨大的提升。正是基于以上两种技术的现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提出采用Android智能终端设备作
该文为钍基燃料先进堆TANES设计了满足非能动要求的安全壳冷却系统(PCCS),并用反应堆系统分析程序RELAP5 MOD3.2程序分析了TANES PCCS性能,该文还对一些关键因素做了敏感性分
论文工作是在大型工业CT项目下开展的,完成了针对工业CT数据场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工程化设计与实现,并对相关算法进行了研究改进.在工程实践中,研究改进了以下相关算法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