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放疗对肝细胞癌复发转移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射治疗对肝细胞癌复发转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肝细胞癌患者使用新辅助放射治疗提供临床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新辅助放疗对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收集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经临床预测为微血管侵犯(MVI,Microvascular invasion)的43名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治疗为治疗组,单纯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定期进行随访。通过比较两组的病理资料,确定放射治疗对肿瘤MVI的干预效果;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两组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对肝癌的无瘤生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癌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放射治疗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使用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Huh7)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放射线进行照射。以放射治疗的剂量进行分组,分为0Gy/4f、2Gy/4f、5Gy/4f三组,总剂量分别为0Gy、8Gy、20Gy,0Gy/4f组为对照组。放射治疗计划结束后,使用CCK-8细胞活性检测实验及Edu细胞增殖检测实验检测其活力及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测定其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测定其迁移及侵袭能力。提取放射治疗后肝癌细胞的RNA及蛋白质,使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不同放疗剂量的肝癌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指标(β-caten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43例临床预测伴MVI的肝细胞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为单纯手术治疗。其中,治疗组15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比例、高血压病比例、糖尿病比例、Child-pugh评分、AFP、肝硬化比例、肿瘤位置、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病理存在MVI的比例(13.3%)明显比对照组(57.1%)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的无瘤生存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1年、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80%和67%,而对照组的1年、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50%和24%,治疗组的累积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的累积无瘤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图1a)。对两组的总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1年和3年累计生存率为93%和76%,而对照组的1年和3年累计生存率71%和59%,两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新辅助放疗、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理存在MVI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相关。将统计量p<0.1的6个变量:Child-pugh评分、肿瘤数目、新辅助放疗、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理存在MVI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新辅助放疗(HR=0.199,95%CI:0.063~0.627)之外,术后病理存在MVI(HR=4.643,95%CI:1.677~12.853)、也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新辅助放疗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保护因素,而术后病理存在MVI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随着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大,肝癌细胞MHCC-97H和Huh7的活力及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放射治疗后,与转移相关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指标(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的m RNA及蛋白质水平均降低。结论:1.新辅助放疗可抑制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可能与新辅助放疗干预MVI有关。2.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放射治疗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其他文献
3D成像系统通过距离探测建立物体轮廓的深度图像,典型的成像系统可以提供毫米以下级别的精度。典型的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系统利用高灵敏度的SPAD传感器,产生异步上升沿信号定义光子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并通过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 to Digital Converter,TDC)将待测ToF转换为数字编码,完成
随着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快速发展,IOT设备的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真随机数发生器(Tru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TRNG)从源头上为IOT设备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基于振荡环(Ring Oscillator,RO)抖动的TRNG以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随机性好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基于RO抖动的TRNG普遍
氮化碳(CN)由于其卓越的化学和光电特性,受到了从超硬材料领域到人工光合成等领域的广泛关注。从分子结构来看,CN这类材料可以被视为石墨的一种类似物,其中一些C原子有规律地被N原子取代。有趣的是,二维骨架中N原子掺杂极大地丰富了碳材料的特性,不仅可赋予其独特的表面性质,而且还能够调控电子能带结构以实现光电转换。在此基础上,CN材料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光催化水分解、CO2还原、小有机分子的氧化到光
与传统的功率硅基器件相比,增强型氮化镓(Gallium Nitride,Ga N)器件具有更高的开关速度,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频电源系统中。隔离式栅极驱动芯片是一种可提供高驱动速率、高隔离性能的功率驱动芯片,能有效提升Ga N功率器件在高频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能力。高压电平移位电路作为其中的核心电路,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芯片的传输速率与可靠性。因此,研究全隔离高压电平移位电路的传导特性及抗噪声能力具
变体飞行器能够跟随外界不同的飞行环境相应地来调整自身的物理结构形态,保持良好的飞行姿态或布局,以期达到飞行所需的最适宜的气动特性。相比传统固定翼、旋翼式飞行器,它显著地提高了飞行器的性能,大大拓展了应用场景和活动空间。本文从仿生微飞行器的研究背景、变体机翼的仿生飞行机理、压电网格化结构设计、模型仿真计算、压电单元参数化讨论、机翼局部变形分析、压电薄膜制备、机翼系统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主要内容
全球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脑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预后情况的疾病之一,新增患病人数在全年龄段中都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脑肿瘤的常规诊断方法为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虽然到目前为止,组织活检或病理学检查仍为临床上诊断肿瘤的金标准,但基于组织活检的病理学检查仍存在诸多限制,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可以详细清晰地显示人体结构,是脑肿瘤的标准成像方法之一,在身体其他部位肿瘤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磁共振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是电力电子技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尽管目前学术界已经提出了大量MMC的调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的研究,但是对于它们的分类、分析和评估还缺少普遍共识。本文的主题是研究基于差模-共模分量分解的MMC控制策略。本文采用载波移相调制算法以减小无源器件(桥臂电感、电容等)的体积和成本,同时提出了控制目标以及对应的控制策略验证和分类方法。MMC的主要控制目标是控制其每个相单元的共模电
近年来,柔性可穿戴电子传感器由于具有结构轻薄、便于携带、电学性能优异和易于集成等特点逐渐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在人体健康监测、电子皮肤设备、人体运动检测、植入式医疗器件等领域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尤其是在个体化健康监护和疾病早期诊断领域,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各种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已被广泛开发用于人体健康监护研究。由于单一的检测数据通常很难准确地判别个体的健康情况,因此集成化和多功能化是可穿
目的探索不同比例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与不同含量紫杉醇(paclitaxel,PTX)结合后,形成的载药膜片的降解性能、药物释放性能与机械性能,为后续制备胆道可降解载药支架以治疗良性胆道狭窄提供新的可能。方法按照1:25的比例将不同配比PLGA(50/50、70/30、80/20)加入二氯甲烷中,载药组按相应比例加入紫杉醇(0%、1
语音识别是自动将人所发出的声音信号转换为其对应的文本信息的技术,且作为最自然的人机交互手段,该技术一直是人工智能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多层非线性模型,拥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能够良好的解决复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问题。LSTM网络作为循环神经网络的进阶版本,更是解决了其梯度坍塌与梯度爆炸的问题,但是,这类神经网络语言模型普遍具有模型过大,运行速度慢的缺点。所以在语音识别系统运行中,往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