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起,国家深化环境政策的改革,加强了环境规制的力度。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环境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中,并在各层级规范实施。地方政府在平衡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否高效实施国家颁布的环境政策和激发所属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直接影响到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和环境治理效果。
  本文基于2006-2016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其所属省份和城市的环境政策数据,利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就地级市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并且探究环境规制强度对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企业是否影响不同以及不同法律效力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不同。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论文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的促进作用。环境规制越严格越能刺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对于所有制不同的企业,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于国企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对于科技水平不同的企业,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于非高科技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对于成熟度不同的企业,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于成熟度高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对于区域不同的企业,环境规制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更有影响。对于法律效力不同的政策,研究表明指导型环境规制更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三点。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目前大多数研究基于省级或者行业层面较为宏观,本文将地级市环境规制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结合起来研究。二是环境规制衡量方面的创新,为了更好的识别地方治理的作用,本文将企业所属省和市的有效环境政策的累计数量加总以衡量该地区环境规制的严格程度。三是异质性研究方面的创新,按照法律效力将环境政策进行分类,考虑到法律效力不等于实际效力,政策的层层下达虽在法律效力上有所递减但实际内容更能满足地方自身诉求,因此本文将环境政策分为纲领型环境政策和指导型环境政策,探究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不同。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针对目前国内研究对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二者关系缺乏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对环境规制的研究层面较为宏观、对异质性的研究也不够充分的不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将对环境规制的衡量研究层面进一步细致化,放在城市层面来考量以此探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二是在理论上为“波特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的同时,也对环境规制细致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结果,完善了环境规制的相关研究。三是更进一步研究该影响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符合现实情况的建议以便政府更好地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几十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然而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带来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因此中国正在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谋求新的经济增长。企业创新在这一转变中的重要性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国家出台的鼓励政策中可窥见一斑。创新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近年来在投入和产出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较于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中国的创新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因此研究企业创新在中国的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位
资本市场是企业的融资场所,承担了重要的融资功能。然而资本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股价偏离股票的内在价值形成错误定价的现象时常发生。对企业而言,资本是生产经营的重要要素之一,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的健康状况,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牵动着企业的发展。作为资本市场常见的非效率的表现,错误定价会如何影响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和综合融资成本,企业应当如何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经典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家们开始考虑“人”的因素,将投资者情绪引入对股票市场收益的研究领域。在度量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时,大多数学者将中国股市的交易数据作为情绪代理指标,且普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情绪指数——中美联合投资者情绪指数,并实证研究了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作用效果,主要研究工作
学位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人们对空间位置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日益关注。即使在通讯与交通高度便捷的现代社会,地理因素依旧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资产市场的交易行为。地理位置作用于信息传递的深度与广度,影响着经济主体间信息传递的效率,另一方面地理位置也决定着企业直接获取区域金融中心投融资便利的难易程度,二者皆会对企业的融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融资成本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学者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科技发展正进入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跨越期。近年来,中国科学研究系统越来越先进,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科学技术及工程自主创新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巨大的市场规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和较高的创新效率均为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性体系能够有效地将重点放在突出关键问题与合理分配资源上,这是以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  企业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中国
学位
早在2005年,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比重就达到了68.3%,2008年企业R&D经费支出占比71.7%,企业已经超越政府和科研机构,成为中国研发经费部门来源结构和执行结构中最重要的主体。以往文献主要关注公司层面、市场层面和宏观层面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而本文致力于从微观层面,研究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反应。两家研发水平相近的公司,未来的发展道路可能截然不同,而且这是可以预见的,信息不
这项研究旨在分析金融发展对摩洛哥经济增长的影响。该研究使用了1975Q1-2017Q4期间的季度数据。使用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国内总储蓄和对私营部门的国内信贷作为金融发展的指标,以及GDP增长、政府在评估金融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的支出等作为研究变量。在确定基本变量的平稳性之后,继续使用自回归分布式滞后(ARDL)检查变量协整性,并确定了基本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回归估计显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
学位
在2008年以前,学者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可行性等,在2008年以后,人民币国际化提上日程。本文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地理分层实证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以后汇率传递系数的大小、汇率传递的时变性趋势、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对汇率传递系数的影响。  本文首次使用了地理分层实证模型对汇率传递效应进行研究,该实证模型通
学位
本文从国际视角出发,以全球44个经济体超过2100家商业银行2000年至2016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在国际视角下房产价格波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同时运用替换因变量、系统GMM估计和脉冲响应分析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验证了基础结果的稳健性。最后还补充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和对房价波动分组分析,更深层次地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实证结果显示,首先房产价格波动和银行风险之间
学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迅速增长的城镇人口,必然带来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需求,但受制于“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处于一个“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状态,仅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庞大的市政建设资金需求。基于此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地方建设融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一些问题,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