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和消费问题都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约9.5%,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持续高增长奇迹,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的改善。基于需求层面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事实进行总体考察并进行国际比较,中国存在消费率偏低的事实,消费率偏低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偏低。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环境的恶化,居民消费不振给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消费不足问题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因此,研究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依据现状——理论——实证——对策的逻辑思路,本文构建起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的研究框架。本文以居民消费需求为着力点展开,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分别为:(1)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基于未来不确定性视角,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谨慎程度如何,即是否存在“不敢消费”的问题?(2)针对转型期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不能规避对宏观收入分配的研究,如何从收入分配角度更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3)公共支出作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其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公共支出的消费效应如何?(4)作为需求因素之一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我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绩效如何?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和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首先,从总量和结构方面本文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特征事实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在总量层面上,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慢于政府消费增长速度、也慢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在结构层面上,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由此,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更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驱动力的更重要方面。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过于谨慎紧密相关,基于主流的预防性储蓄(Dynan模型)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SSM)估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谨慎程度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城乡居民都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转型背景下的制度因素及其不确定性作为一种系统性风险,是中国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预防性储蓄理论能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居民谨慎的消费行为,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匡正居民消费行为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措施,但解释转型期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也不能规避对收入分配等的研究。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劳动者报酬率持续下降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背景,本文接着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维度系统地检验了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初次分配领域过去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的下降极大地限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体系逐渐转变成了“利润引导性需求”,单纯地提升劳动者报酬对投资的消极影响强于对消费的积极影响;在再分配方面,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地制约着居民消费需求,从其内部构成上看,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其消费需求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次之,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其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初次分配领域提升劳动者报酬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应着眼于结构优化和再分配的调整等,通过减弱劳动者报酬提升对投资的负面影响和增强其对消费的积极影响推动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应注重缩小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充分发挥再分配的消费效应。公共支出作为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侧重从结构维度检验了二元经济结构下公共(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总量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入效应,但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不显著;在公共支出结构方面,仅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社会文教费的增长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地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而在公共支农支出结构方面,仅农业科技3项费用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在分析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挤入效应的原因方面进一步从公共支农支出消费效应的区域特征方面分析,虽然东、西部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具有挤入效应,但中部地区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却不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我国公共支出转型仍然是滞后的,其也限制了公共支出消费效应的充分发挥,推进公共支出转型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举措。在理论上把握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之后,基于VAR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绩效,研究结果表现,经济增长对于居民消费的变动相对敏感,其增长效应显著,然而,居民消费的增长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在封闭条件下,投资消费结构长期失衡的经济是无法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外需的迅速扩张起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最终需求支撑,使过去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具有了一定的持续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是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适宜举措。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仅是后危机时代缓解需求约束的举措,也是“十二五”期间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最后本文归纳了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居民消费行为过于谨慎、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公共支出转型滞后等。扩大居民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相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乳络通胶囊(乳络通)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乳康片(0.53g/kg)和乳络通高、中、低剂量组(0.60
目的:探索银杏叶纳米制剂的降血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用食物性高脂血症大鼠研究银杏叶纳米制剂的降血脂作用,用异丙肾上腺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研究药物的保护作用,并进行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增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最终消费率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居民的
目的了解产房护士工作压力及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98名产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产房护士工作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老年性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2 mg,1次/
直觉思维在解决数学逻辑相关问题的一切思维的样式时,是相对于其他思维方式地位较高的,方式比较明了直接的一种。这种思维模式防止学生走进误区,引导学生进入一条通往正确的
<正>各种传媒是传递信息、增进沟通、凝聚共识、引发舆论的必备工具。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是当前两大主流传媒形式,各具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优势。网络传媒是传媒产业化运作的
医疗卫生信息化是实现卫生体制飞速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及时提供病人的各种数字医疗信息,建立信息的共享、流动和智能运用,可以实现更加方便而快捷
目的:观察麻黄橘味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室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基本形式和区域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发展过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显著地呈现出以城市群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