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安工作领域中,基层公安民警主要承担着直接面对违法犯罪现场、调解矛盾纠纷和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执法工作,所以,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着民警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还直接影响着整个公安队伍的执法能力水平和整体战斗力,更影响着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保障民众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高风险、任务难度大,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民警们要在具有一定的政治忠诚、道德素养、职业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样满足才能新形势下的严峻的工作任务要求。就现在来看,由于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就国内来说,治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国外而言,敌对势力猖獗,不断挑衅我国的威严,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治安机关面临着反恐维稳的压力,然而,由于我国存在严重的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公安民警的压力不言而喻。西方哲学家西塞罗认为,心理上的问题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2000年以来,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日益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与高收入相伴而来的高风险、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压力不仅造就了更多的成功,还产生了大量的心理问题。就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民警自身的心理问题而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不端正、当人民群众遇到危险时退缩、攻击无辜群众等,使民警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因此,就现在来说,应该更加强调民警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现阶段如何加强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公安民警比其他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努力构建完善的系统性心理健康支持策略,为基层公安民警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提供持续健康的关怀,对保证基层公安队伍良好状态,乃至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都具有积极的特殊作用。本文较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近年来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现状,通过开展调查,从外部环境、工作压力、薪职待遇、家庭原因、自身素质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并结合实践需求及可行性,进一步提出发展对策。首先通过对国内外警察心理学的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并以S省公安机关为例,开展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网上调查,了解S省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S省基层公安民警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因素筛选,并分析得出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因素,从执法保障、队伍管理、从优待警、舆论引导、教育训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并从改进民警绩效考核模式、建立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完善公安心理的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配套保障,提出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的改善机制,为公安机关开展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参考对策和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