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CO2大量排放,因而降低温室效应的首要任务就是降低碳排放。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主要集中在经济规模、能源结构以及碳排放强度等方面。本文正是从这些角度入手,基于Kaya模型的相关理论,根据我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变化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模型中影响碳排放的四个驱动因子——能源结构、能源强度、GDP及人口四个效应为研究对象,利用因素分析法将其分解并量化其贡献率。结合中国1990-2009年的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其归纳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量化各效应在碳排放中的贡献率,最后通过探讨这一时期内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对因素分解结果予以验证,并根据数据结果提出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到,1990-2009年间我国碳排放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增速却有所减缓,拐点出现在2003年;过去的20年中,我国碳排总量的抑制作用主要来自能源效率的提高,而能源结构的调整对减排的影响不是很大;能源效率对于抑制我国碳排放的作用在减弱,而经济规模的增长(GDP)对于增加排放量的作用在增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性,并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能源强度下降、能源强度呈负效应的原因。同时本文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如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新能源建设;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加强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