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序列的跨膜蛋白质结晶倾向性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膜蛋白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作为通道连接细胞内外进行物质运输,也可以作为受体进行信号识别,还可以作为药物靶标参与药物反应。研究跨膜蛋白质功能有助于加深对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理解,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进一步了解跨膜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起到的作用。目前解析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单晶体X射线衍射技术。使用X射线衍射法,首先是要对待研究的蛋白质进行结晶实验,但是此实验不仅需要昂贵的试剂,而且需要不断的优化实验条件以获取高质量的晶体。此外,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形成晶体,而对于结构特殊的跨膜蛋白质,获得其结晶的难度更大。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的消耗和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目前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可用于蛋白质结晶倾向性预测的工具,但是专门用来预测跨膜蛋白质结晶倾向性工具数量十分有限,且准确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新的预测跨膜蛋白质结晶倾向性的预测方法,并通过特征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工具的性能。我们首先参考了已有的蛋白质结晶预测工作所使用的特征,对跨膜蛋白质的生物学特征进行量化,包括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伪氨基酸组成等特征。通过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序列前向搜索相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得到了一个相对最优的特征子集。接着比较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K近邻、逻辑回归以及极度梯度提升(XGBoost)五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结果,最后确定使用XGBoost结合EasyEnsemble方法构建了一种新的跨膜蛋白质结晶倾向性预测工具(PTMC I)。实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在序列中出现的频率,以及氨基酸固有的理化性质这两组特征对于跨膜蛋白质结晶倾向性预测具有重要贡献。与其它非跨膜蛋白质结晶倾向性预测工具比较中,发现我们的PTMC I在跨膜蛋白质结晶倾向性预测上具有较高性能,测试集的AUC达到了0.865。跨膜蛋白质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通常难以溶解。根据结晶实验中跨膜蛋白所展现的特性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我们量化了相对溶剂可及表面积分布和相对溶剂可及表面积的分布与疏水性的乘积两组特征。再结合一般性生物学特征,通过特征选择后,确定60维特征并用于最终模型的构建(PTMC II)。我们结合选择出的特征和XGBoost模型训练了PTMC II,其在测试集上的AUC达到了0.952,相比于PTMC I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这也说明序列信息和结构信息的结合可以更有效地预测跨膜蛋白的结晶倾向性。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结构领域越来越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因而有关于结晶实验的数据也在不断地在增加,我们构建的高性能跨膜蛋白质结晶倾向性预测工具,将会对跨膜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工作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超分子凝胶在药物缓释、组织工程、离子检测以及传感器等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双组分超分子凝胶在刺激响应性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竞争优势,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
学位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参与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基础用药对轻中度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评估药学监护对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入院基础检查。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l一日一次,依达拉奉30mg加入10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两次,给予并发症相应
子流形和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设φ:Mn→Nn+p(?)Rn+p+1为极小曲率闭子流形,Nn+p是欧氏空间Rn+p+1的超曲面,如果其主曲率|λ|≥c(c>0),则有∫Mn[np(c2-2K)-S]SdV≥0,其中 K(x)为点x∈Mn所有截面曲率的下确界,S为第二基本形式模长的平方,特别地,当对(?)x∈Mn,K(x)≤0 时,有∫Mn[np(c2-K)-S]S
目的:瘢痕疙瘩是伤口愈合中组织修复的必然结果,因此,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然而驴皮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在伤口愈合时会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但其伤口不会因为胶原蛋白的过度沉积而形成增生性瘢痕疙瘩。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驴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添加硫酸钠、5-FU,分别筛选其合适的作用浓度与时间。然后,在新疆驴皮肤上建立伤口,并分别外敷硫酸钠、注射5-FU,以探讨此两种药物对肉芽期伤口愈合的作用,
戴震著作中引述了较多《孟子》和《荀子》书中的内容作考证之用。戴震在对《孟子》一书的版本流传和音义问题详细的考察的基础上,对孟子的引述对孟子既有质疑,也为孟子好辩之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