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密算法的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yunfeng89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和移动运营网络的广泛普及,大量涌现的即时通讯类软件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效率得到大大提升。随着网络建设的提速和发展,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不再仅限于移动运营服务商提供的收费通讯:电话,短信。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QQ作为日常的交流方式。即时通讯类软件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其数据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论是对于国家、社会还是企业、个人,信息安全的意义都极其重大!如何保证即时消息传输和即时消息查阅中的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即时通讯系统。该系统以iOS平台实现为例,以即时消息传输层和查阅层的安全性设计作为核心内容,同时对iOS客户端和系统服务器端进行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概述与设计实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1)通过对即时通讯软件及其信息加密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和用户需求的市场调研,针对即时通讯加密性能要求更高的用户设计的一款即时通讯加密软件APP,依据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功能需求设计各个功能模块,本系统主要包括iOS移动客户端设计、系统服务器端设计、即时消息传输安全设计和即时消息查阅安全设计。(2)根据iOS移动客户端的功能性需求,将客户端功能模块划分为三方登录、个人信息管理、添加好友、好友管理、即时聊天等功能模块,分别进行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3)服务器端使用了系统服务器结合苹果原生APNs服务器进行即时消息推送,其中系统服务器端为iOS移动客户端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接口,结合SQLite数据库和Tomcat服务器进行实现;同时,将即时消息密文结合APNs服务器进行实时推送服务,推送性能稳定,数据流可控。在iOS移动客户端完成用户三方登录、添加好友以及即时聊天等操作后,服务器端都将进行数据的存储。(4)在即时消息传输层中,采用国密非对称SM2加密算法,以数字信封的方式安全分发国密对称SM4加密算法的密钥。统一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密钥后,即时消息使用统一密钥加密后进行端到端的安全传输。(5)在即时消息查阅中,使用九宫格手势密码验证和数字密码验证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时消息查阅保护,在进入软件时进行数字密码验证,在进入聊天室查看聊天消息明文时进行手势密码验证。(6)分别对系统的iOS移动客户端、系统服务器和即时消息加解密的各个模块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本实现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目标。
其他文献
楼梯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疏散不可缺少的一环,被广泛用在各种建筑物中,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生活娱乐场所。在停电、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乘坐电梯可能会对人员疏散造成不可预估
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分布式滤波问题是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滤波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军事系统、工业系统等诸多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当下工业生
水声网络(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s,UANs)在海洋资源勘探、国防军事应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水下组网与数据传输是水声网络的关键部分,而路由协议是组网和数据传
多目标背包问题是对有限资源竞争问题的抽象,如投资组合问题、项目选择问题、货物装载问题等,具有广泛的工程背景,一直是科学和工程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当背包数量大于或
伴随着海量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CAD)以一种低时间消耗和高灵敏度的优势融入影像分析,语音识别和情感计算等领域。传统的CAD系统在图像分类上过度依赖于先验的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生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故事结局生成任务是近三年来一个热门的纯文本生成任务,它需要充分地理解上下文情节信息,然后根
混沌现象是一种自然的非线性现象,在工程、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无周期性、不规则性的规律性和灵敏度受初始值的影响等特点,故混沌控制成为近三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成为了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伴随着信息安全,数字签名应运而生,成为保护信息安全的一道屏障.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确保通信双方互相信任以及保证传输的内容是安全真实的数字签名,又有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及防伪造性等功能,使得数字签名技术在商业、军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位置.代理签名方案是数字签名的一部分,也是签名数字化体现.多重
大庆油田经过长期的开发建设,使其不但面临着油田持续稳产的严峻形势,而巨油田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本文从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针对石
如今各种视觉传感技术应运而生,但是技术的专注性也决定了,为了得到契合人类视觉感官系统或者利于计算机识别应用的图像,需要统筹来自于不同成像技术的源图像的信息,这就是多源图像融合技术。本文的研究重点由红外可见光图像的融合算法展开。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以人类的注意力机制作为引导,对视觉显著性检测进行了基础说明,同时列举了不同时期相关的算法。并且进行了两组小实验,加深对5种经典算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