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村少数民族杂居社区派系研究——以滇西合村为实证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m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派系是当今农村社区研究的一个新兴热点,也是当代研究者学术探索勇气不断提升的一个具体体现。从过去对客观存在于农村的派系讳莫如深,到现在承认它,并且去研究它,本身就是巨大的学术进步。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从无到有,从缺憾到完善的过程,目前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的派系理论并不完美。众所周知,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而许多现有的派系理论并不能简单地套用于云南省农村。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研究派系本身出发,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杂居社区基本情况,一方面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派系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提出一些对派系本身的新思考。 在保证继承前人理论成果又不简单重复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进一步完成以下任务:一是从理论高度明确界定派系的边界;二是结合对合村的深入调研分析派系成因;三是对派系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四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探讨派系利益整合与民族关系和谐的关系。 本文是基于个案的调研,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孤立看待,而是有必要将其纳入整个派系理论的发展进程中理解。也许它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步,但它是真正向前走的一步。
其他文献
共同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二人以上的行为共同构成,其中各人参与加功的程度未必相同,处理上自是难以一视同仁。因此对于各参与者在犯罪成立上应如何分类、如何处
学位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关系到侵权行为的成立与否,关系到责任的成立与否。不作为侵权是侵权责任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在实践中广泛存在。传统法律上不认为行为人应就不作为承
从1953年创刊至今,《劳动保护》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0周年.坚持“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办刊宗旨,以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传播安全生产知识为己任,《劳动保护》以其权
本文对东非斯瓦希里文化进行了研究。文章以这一特定区域文化的早期形成、发展演变、近代衰落及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文化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多元融汇机制为
区域贸易协定的大量涌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日益增多的区域贸易协定对于以世贸组织一揽子协议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既是“营造物”又是“阻碍物”。
学位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信任日益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公民的政治信任程度如何,是衡量国家政治制度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
针对供给侧改革视阈下BIM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BIM技术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经验,提出了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合作深化、师资队伍培养三个方面的改革,为推行BIM技术人才培养落
交通与老百姓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笔者以为,交通新闻报道要出“绝活”,需要从“独特”入手.
我与《劳动保护》缘笃情深,《劳动保护》让我一生受益匪浅。记得那还是1990年夏天,作为刚刚进入劳动安全监察队伍的一名新兵,我第一次读到《劳动保护》杂志。当时的杂志,还是
摘 要:音乐是陶冶情操的方法之一,它不但能给人快乐,还能让人发现、感悟美。大多数初中生都很喜欢音乐,但是他们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课的上课方式、课本上的曲目等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新课改不仅给初中音乐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善初中音乐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能力提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