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围压下岩石的能量演化规律及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水电资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开发势必面临地下工程岩体变形破坏、能量释放及耗散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随着开采深度的日趋增大,围压效应下的地下工程岩体变形破坏机理趋于复杂,能量演化规律较浅层也有所不同,冲击地压、岩爆等与能量密切相关的灾害现象急需解决。针对两大能源体系地下岩石工程建设,深入研究岩石的能量演化规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本文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和深地科学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选取四川芙蓉白皎煤矿煤岩、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作为两大能源工程建设中的代表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MTS815岩石力学系统开展不同围压下岩石变形压缩试验,从应力应变曲线、能量演化曲线、阶段性能量、特征应力及其对应耗散能密度等多方面展开岩石随围压变化的渐进破坏过程差异及能量演化特征规律探讨。进而依托两种岩石不同围压下的能量耗散比、弹耗比、耗散率变化规律,围绕岩石渐近变形破坏全过程的能量演化特征,提出不同围压下岩石的能量破坏前兆判据,最后考虑围压和岩性两种因素提出相应的能量损伤本构方程,为水利工程建设、能源工程开采的安全、高效、灾害防控等提供合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工程指导。主要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基于不同围压下煤岩、大理岩的静态压缩试验,获取煤岩和大理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演化曲线。将应力应变曲线划分为压密阶段、线弹性阶段、塑性屈服阶段和峰后破坏阶段四个阶段,并进一步讨论围压对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及应力应变曲线等力学性质的影响。随着应变增加,岩石弹性能先增加再减小,耗散能先缓慢增加后增加速度加快。随着围压增加,岩石的弹性能、耗散能、总能量均有明显提升。(2)煤岩和大理岩的能量耗散比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最后逐渐变缓,呈现出明显的渐进破坏特征。基于耗散比的转折突变点从能量角度提出岩石特征应力点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围压对岩石渐进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影响显著。随着围压增大,煤岩和大理岩的闭合应力、损伤应力、峰值应力呈线性增长,特征应力对应的能量耗散密度均呈幂指数增长。对比两种岩性岩石渐进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可以发现,围压对能量耗散的提升作用在煤岩中主要发生在峰值损伤应力前,而在大理岩中主要发生在损伤应力点后。(3)根据能量确定的特征应力点,将岩石峰值应力前能量划分为三个阶段。随着围压增大,煤岩和大理岩各阶段能量耗散密度增量均呈幂指数关系增长,表明围压增强了煤岩和大理岩渐进破坏各阶段中的能量耗散能力。进一步对比煤岩和大理岩三个阶段的能量增量,在0MPa下,煤岩耗散能密度增量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大理岩阶段性耗散能增量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硬岩在岩石渐进破坏各阶段耗散的能量均大于软岩在各阶段耗散的能量。在25MPa下,煤岩耗散能密度增量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大理岩阶段性耗散能增量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在岩石渐进破坏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能量耗散密度增量大于硬岩,而在第三阶段能量耗散密度增量小于硬岩。这表明岩性对岩石各阶段的能量耗散有着重要影响。(4)基于岩石的能量耗散比曲线、能量弹耗比曲线、能量耗散率曲线,深入分析围压对两种岩石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煤岩和大理岩能量弹耗比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最后线性增加,能量耗散率的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能量耗散率水平和峰值波动两个方面。随着围压增加,围压与岩石峰前能量耗散率水平、特征应力点对应的弹耗比和耗散比呈正相关,与弹耗比线性斜率呈负相关。对比相同围压下两种岩性岩石的能量演化特征可以发现,煤岩的闭合耗散比大于大理岩,各阶段中能量耗散率水平和波动峰值均小于大理岩。煤岩和大理岩能量耗散率在平静区间内的变化规律不同,煤岩能量耗散率呈线性增长,而大理岩呈稳定趋势。(5)定义岩石能量耗散比和弹耗比曲线的转折点为岩石破坏的能量前兆点P1、P2,进一步提出以能量耗散率平静区间的起点作为为破坏前兆点P3,探究不同围压下煤岩和大理岩能量破坏前兆点应力及应力归一化值的差异。研究发现随着围压增加,P1、P2、P3对应的应力均值逐渐增加,而应力归一化值得变化规律较复杂。两种岩性岩石P3的应力归一化值范围整体上相差不大,表明基于能量耗散率确定的破坏前兆点在不同岩性岩石中具有较好的普适性。(6)基于能量理论和损伤理论,推导了岩石的能量损伤方程,构建了岩石的能量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较高,模型参数与围压和岩性有着密切关系,基于能量理论构建的损伤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力学性质及能量特征。
其他文献
大坝泄洪期间,下泄水体卷入大量空气,使得下游水体气体压强高于大气压,导致下游水体呈现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过饱和的状态。TDG过饱和水体对下游鱼类的生存带来严重损害,使得鱼类患上气泡病并致其死亡。TDG过饱和由此破坏了下游水生生境的稳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此外,高速下泄的水体通常掺和泥沙进入下游,而含沙水体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威胁其生存。鱼类
学位
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受水区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山脉交接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不均匀阶梯状逐级降低,区域降雨分布不均,季节性差异极大,整体上缺水严重。而受水区是云南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国家重点开发的区域,也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因此水源供需问题亟待解决。滇中引水二期工程通过管涵、输水干渠及隧洞等方式,将外调水量输送给受水区的城镇水厂、湖泊水库等配水节点,但由于区内岩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学位
河口作为海洋和内陆河流的衔接区域,外海潮波所携带的盐分在区域内的扩散与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了探讨内河径流以及外海潮位变化环境下,河口区盐分扩散与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本文以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中重点建设的万泉河河口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河口水动力学模型MIKE21,对万泉河河口区典型丰、平、枯月份中河道内的盐分扩散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通过河道内实测的盐度数据对模型
学位
随着我国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于抽水蓄能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转换工况时的不稳定性问题研究愈发重要。目前对于水泵水轮机泵工况断电导叶拒动过程瞬态流动三维研究相对较少,理论体系不完整。为了反映该过渡过程中,机组处于不同工况区时内部瞬态流动特性,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过渡过程中水泵工况、水泵制动工况及水轮机工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泵工况断电导叶拒动过程数值模拟
学位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全球油气资源开发逐渐由陆上向深海进军,多相混输泵作为深海油气资源输运的核心装备之一,具有结构紧凑、流量大、效率高、寿命长、工作范围广以及对泥沙不敏感等特点,综合性能较为优异。但由于多相混输泵的特殊结构,导致在气液两相工况下其内部流动机理极其复杂,拟获得性能优良的多相混输泵模型,最为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混输泵结构。基于此,本文以自主研发的螺旋轴流式多
学位
降水是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参量。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大气环流因素及下垫面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此外,作为地球“第三极”地区,其降水对区域河流水资源供应、生态调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青藏高原降水观测站点稀疏,降水资料极其匮乏,对水文水资源、灾害预警监测等相关研究的开展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获取该区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数据成为青藏高原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卫
学位
受地质构造、工程扰动等因素影响,岩体内部无序分布的原生裂纹及新裂纹进一步起裂、扩展、贯通,微裂纹演化是导致工程岩体渐进变形破坏的重要原因。随着岩土工程趋向深部发展,深部岩体力学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深部地下工程岩体开挖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岩性的多样性,工程赋存环境也更加复杂,使工程的安全稳定受到严峻挑战。开展不同围压下岩石渐进破坏的裂纹演化规律分析及失稳前兆预判,对于揭示岩石变形破坏机理
学位
汶川地震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输沙量迅猛增加,使得岷江上运行的映秀湾电站本来就泥沙磨损严重的水轮机,进一步加剧了泥沙磨损破坏,导致机组效率降低,缩短了使用寿命。本文对映秀湾电站水轮机进行沙水流动数值模拟,得到了活动导叶在三种工况(P=11.8MW、P=30.9MW、P=42.8MW)及两种泥沙含量(1.27kg/m~3和3.27kg/m~3)的泥沙体积分数和速度分布图,泥沙体积分数较大的地方出现在
学位
在自然河流中,分汊河型是一种常见河道,边界条件与分汊河道演变密切相关。黑龙江干流河道普遍存在宽边滩和洲滩岛屿发育的特点,边滩使单一分汊河道具有单一复式、弯曲复式等特点,边界条件更加复杂,使河道水流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泥沙输移特性。因此,本文以黑龙江典型分汊河段的边界特征为依据,概化了复式分汊水槽模型,以流量、主支汊宽度比、进口高程差和边滩糙率为主要设计变量,进行了 36组清水定床试验。基于多普勒
学位
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岩石力学行为、能量转化与破裂机理研究对于准确评价与预测深部岩石工程稳定性,实现深部地下工程安全、高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锦屏二级水电站2400 m深部引水隧道为研究背景,利用岩石真实破裂数值试验RFPA3D软件,开展真三轴加卸载深部大理岩不同初始应力、不同应力演化路径下的数值模拟试验;基于深部大理岩真三轴加卸载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变化规律,提出能量增长率岩石渐近破坏阶段性划分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