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陌生化理论影响颇为深远。俄国形式主义学者指出,形式在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学的本质属性是文学性,而陌生化是实现这一本质属性的手段。自古以来,翻译理论界一直存在“得意忘形”、“重内容而轻形式”的传统认知。然而,因为文学本身有其特殊性质,则翻译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亦应符合文学的本质属性。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原作的文学性、其陌生化的种种表达方式,都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再现。 文学性即是使某一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它存在于对日常语言的特殊运用中,而陌生化手法便是特殊运用日常语言的表现,可以体现于语言表达、叙事手法的多个方面。中国当代作家王安忆所著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一部具有独特文学性的佳作。其英译本出版于2008年,一经问世,好评如潮。本文即以该小说及其广受好评的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小说颇具典型意义的各种陌生化手段以及它们在译文中的呈现,探讨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再现问题。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一方面,文学翻译者必须重视原作的文学性并致力于使其在译文中得到圆满重现;另一方面,唯有在形式的重现与译文的可读性达到平衡时,译文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