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L. casei Zhang固态发酵特性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对分离自内蒙古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的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L.casei Zhang)进行固态发酵。经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后,以液态发酵(含水量90%)作比较,对基质初始含水量为55%的固态发酵下L.casei Zhang生长及代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所得结论如下:L.casei Zhang固态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是:每千克基料中含豆粕390g、麸皮490g、葡萄糖29g、乳清粉59g、碳酸钙29g、硫酸铵2g、硫酸镁1g,初始含水量55%(湿基),发酵时间为60h。在0~60h的发酵期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L.casei Zhang活菌数逐渐增加,固态发酵条件下最高可达(107.23±17.50)×10~8CFU/g,液态发酵条件下最高达(24.90±3.68)×10~8CFU/ml。固态发酵条件下L.casei Zhang对还原糖的利用与液态发酵有相似之处,发酵期内的前12h是L.casei Zhang利用还原糖的高峰期。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固态发酵18h合成的胞外多糖量显著高于同时间液态发酵的合成量,在24h、36h、60h固态发酵合成的胞外多糖则显著少于液态发酵的合成量,培养48h时二者差异不显著。L.casei Zhang蛋白水解力随着菌体生物量的增加、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60h的发酵时间范围内,L.casei Zhang蛋白水解活性在固态发酵条件下较液态发酵条件下弱,表现为OPA法测得液态发酵物中游离氨基氮的增加量最大可以达到163.61㎎∕L,而固态发酵物中游离氨基氮含量均低于未发酵的对照样;并且HPLC法分析得到,液态发酵条件下各种游离氨基酸总和显著大于固态发酵的各种游离氨基酸总和(P﹤0.05)。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液态发酵体系中乳酸和乙酸含量逐渐增加,固态发酵体系中二者呈不规则变化。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条件下L.casei Zhang细胞膜中软脂酸(C16:0)和油酸(C18:1)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液态发酵L.casei Zhang细胞膜中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的含量显著高于固态发酵(P﹤0.05)。固态发酵基质的烘干温度为35℃时,L.casei Zhang的存活率较高为17.51%,其活菌数可达39.8×10~8CFU/g。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多孔材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制备高效催化剂。因此,开发先进的多孔材料对催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与传统无机多孔材料相比,聚合物多孔材料除了具有比表面积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包括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打破时空的地域限制,建立同步
铋基光催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部分的含Bi3+化合物性质稳定,是一种具有Aurivillius型的[Bi2O2]2+特殊层状结构。然而单一的铋系材料存在对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迁移速率慢、复合效率高等缺点而限制其光催化活性,研究者们通过诸如构建复合催化剂、金属沉积、非金属掺杂等方法解决这些难题。本文分别设计了构造ZnO/Bi4V2O11二元复合氧化物、缺
近年来出现的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使食品保鲜剂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并对天然保鲜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本实验希望寻找一种天然、安全的食品保鲜剂,并使其能够在冷却猪肉的保鲜方面
武夷冻茶具有特有的岩茶风味与品质,较传统制作的茶叶水分含量高,因此容易污染微生物,制作后以冻藏方式储存。本论文为了达到降低冻茶中的微生物并使其能在冷藏条件下储藏的目的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化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即通过观察自
<正>编者按:为贯彻"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检察工作总体要求,为检察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素材,《中国检察官》杂志社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与权威中央媒体求是杂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都需要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我国民族自治
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口众多。对木材进行功能性改良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而对木材进行压力高温热处理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符合人
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消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二什么是信息技术环境;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四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