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偶联多孔硅系统的蓝光发射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蓝光发射在现代硅基光电子学全色显示中的重要作用,许多研究组均把研究重点集中在硅纳米结构材料的蓝光发射上。但是由于微观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并且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硅纳米结构的蓝光发射机制至今还不清楚。所以,还需要作更多的实验及理论研究来进一步澄清硅纳米结构材料中的蓝光发射起源。在本论文中,我们探讨了C〈,60〉偶联多孔硅系统的蓝光发射特性和发光机制。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个部分: 1.把C〈,60〉分子作为一种表面钝化剂,来改变多孔硅的电子结构。当这种C〈,60〉偶联多孔硅系统在空气中存储一年以上时,可以观察到460 nm左右的强蓝光发射。通过检测不同退火条件下样品的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i.e.,PL),光致发光激发(photoluminescence excitation,i.e.,PLE)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i.e.,FTIR)谱,提出460 nm的蓝光发射来自于和氧相关的表面态,它同时包含氧过剩和氧不足两种缺陷。我们初步认定发光中心位于多孔硅的表面氧化层,结构类似SiO〈,2〉体材料中的“自捕获激子”模型。它由一个氧空位和一个间隙氧组成的,间隙氧同时和相邻的晶格氧形成过氧连接。两个电子被氧空位捕获,当其中一个占据氧空位的电子跃迁到间隙氧未被占据的轨道上时,这种电荷转移就会导致观察到的蓝光发射。光激发载流子来自于硅纳米晶粒的核心,辐射复合过程则在多孔硅表面的发光中心进行。 2.由于电子束辐照和臭氧辐照实验能够分别产生氧空位和间隙氧,从而形成“自捕获激子”发光中心,通过比较样品在辐照实验前后PL和PLE谱的变化,能够确定发光中心在蓝光发射样品中的存在。通过分析FTIR谱,我们认为是样品表面Si=O双键的缓慢变化促使了蓝光发射中心的自发产生。最后,利用“自捕获激子”模型这种发光机制,通过Xe灯辐射的方法初步制备了可控的蓝光发射样品。这个工作使我们对硅纳米结构材料的蓝光发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自由空间光通信(FSO)和射频通信(RF)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了保证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传输质量,针对大气信道的恶劣环境造成的可靠性下降问题,引入了一
本论文借助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HBV基因组中ATG的分布及其保守性。已有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ATG高度保守,对于HBV的正常复制周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但是,还有一些保守性极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和响应机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然而,对碳交换(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
本文主要对互相关测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一种应用于实际的交通流量电子监控单元的实时互相关快速算法进行了探索。 简要介绍了当今交通智能系统的发展状况,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抗深部真菌药物的研究是目前抗微生物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海洋微生
近年来,硅的高指数面Si(5512)重构后的超晶格Si(5512)-2×1由于稳定性好,且具有一维长周期排状原子结构,极适合于作纳米线自组装的模板而受到特别关注。本课题组通过两步退火法
振动式能量采集器是将周围环境中的机械振动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它能代替传统电池为一些微型传感器和超低功耗电路供电,具有小型化、寿命长、环保等优点。传统谐振式振动能量采
期刊
学位
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Method)是近年来发展极快的一种电磁场计算方法,己在电磁辐射、天线、微波与毫米波技术、光电子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时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