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都是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它们在肉类、禽类、蛋类、海产品、乳制品和蔬菜中均有存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基于新开发的循环电解浓缩电位水生成装置,首先研究新型的高浓度弱酸性电位水-----循环电解浓缩电位水(Circulating electrolyzed water, CEW)的生成和特性;基于对这种强杀菌剂的了解,之后研究其对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和机制;然而在杀菌过程中发现会造成潜在危害的亚致死菌的存在,针对于这种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细菌,进行进一步的生长动力学研究,探究亚致死损伤菌的检测和修复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所需200mg/L弱酸性电位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SAEW)可通过电解0.03%HCl和0.05%NaCl4min获得,其有效氯成分主要为HClO,但也存在ClO-,而传统杀菌剂NaCIO中仅存在ClO-,理论上HCIO的杀菌效率是相同浓度的次氯酸根(ClO-)的80倍,同样实验也验证了SAEW的杀菌效率高于NaClO和稀HCl。同时,实验发现高有效氯浓度(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ACC)的CEW可以通过稀释方式进行使用,减少其对生成设备的依赖。弱酸性电位水储藏性实验结果表明密封避光保藏是最有利于电位水稳定性的保藏条件,光照和不密封条件都会对电位水的特性造成显著的影响。高ACC的电位水储藏性要优于低ACC的电位水,同时发现通过稀释高ACC的CEW所得的电位水与直接制备所得的相同浓度的电位水稳定性相似。2.针对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初步明确了弱酸性电位水对其的杀菌机制,并与传统杀菌剂NaClO和稀HCl相对较。实验测定了杀菌剂对细菌TTC-脱氢酶相对活性以及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SAEW、NaClO和HCl处理单增李斯特菌1min后,细胞内脱氢酶相对活性分别降低了78.32%、78.48%、54.61%;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1min后,其分别降低了65.8%、54.4%、10.8%,表明电位水对于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呼吸系统有影响,并且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电位水对细菌超微结构也有一定影响,各组细菌受损程度排序为HCl>SAEW>NaClO。其中强酸性杀菌剂稀HCl对细菌超微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其杀菌效果并不好,可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亚致死损伤菌的存在。3.研究非热杀菌剂弱酸性电位水导致单增李斯特菌亚致死及亚致死菌生长修复情况,并与热处理相比较。首先确定处理条件为:弱酸性电位水处理组以菌液:电位水为8:2处理30s;热处理组以55℃处理10 min,得到近似的杀菌效率(存活菌约为106 log CFU/ml)和亚致死菌数(约为0.3-0.4 log CFU/ml)。通过Bioscreen实验,可以确定两种不同处理组在修复温度分别为10、15、25、30℃下的生长参数,结果显示不同的修复温度对于延滞期λ和比生长速率u都有显著影响,而不同的杀菌处理只显著影响延滞期,而对比生长速率的影响不大。依据不同修复温度对生长参数(λ和μ)的影响建立二级模型,采用SQRT公式拟合所得二级模型通过RMSE、MRE和MARE进行验证,证实所得二级模型可以很好的进行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