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更新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29001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已经在很多实验中探究过,但是其结果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我们的meta分析旨在探索高频振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是否能降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30天死亡率,是否会增加人工通气的相关风险。方法:检索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图书馆,在clinicaltrials.gov上检索了未发表及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同时我们检索了所有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3年5月。仔细阅读文献,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再提取数据,使用Revman5.1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移风险的评估,使用Stata12.0软件分析高频振荡通气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患者30天死亡率、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机械通气开始后第1-3天氧和的改善情况、机械通气相关风险:气胸和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meta分析最后纳入了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677名急性呼吸吸窘迫综合症的成人患者。纳入的所有文献均研究的是高频振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分别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30天死亡率,其中部分研究报道了机械通气开始后患者氧和的改善情况、机械通气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通过分析发现,在降低患者30天死亡率上高频振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没有明显差别(RR0.92,95%CI0.67~1.27, P=0.62>0.05)。高频振荡通气不能减少患者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SMD=0.09,95%CI-0.02~0.19,P=0.10>0.05)。试验开始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高频振荡通气组患者的氧合指数(FiO2/SPO2)与传统机械通气组相比有明显升高(第1天:SMD=0.4195%CI0.28~0.53,P<0.05;第2天SMD=0.5095%CI0.37~0.64,P<0.05;第3天:SMD=0.6095%CI0.46~0.75,P<0.05)。同时分析发现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不会额外增加患者发生气胸(RR0.71,95%CI0.37~1.36, P=0.981>0.05)、低血压(RR0.97,95%CI0.23~4.15, P=0.17>0.05)的风险。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与传统机械通气模式相比,在降低患者30天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优势,但也不会额外增加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气胸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COX-2的产物PGI2和PGE2对HSC Acsl家族基因、PPAR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HSC增殖的影响。方法1、实验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PGI250nmol/l组、PGI2100nmol/l组、PGE250
目的:研究COX-2对脂变肝细胞BRL-3A株甘油三酯代谢及Acsl1、Acsl6表达的影响。方法:(1)筛选最佳诱导浓度,诱导细胞脂肪变性: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BRL-3A株,不同浓度医用脂肪乳诱导大
随着海上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海上天然气探明储量与日俱增。为了经济利用此类资源,国内外油气开发公司致力于研究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技术,海基型天然气液化工艺是FLNG技术
矩形带优化排样问题是指在一张定宽不定长的板材上排放一系列指定数量和规格的矩形零件,使得板材利用率最高。排样问题应用广泛,主要应用在服装业、金属制造业、家具制造行业等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期糖尿病肾(DN)患者尿脂联素(UAPN)的水平变化,分析尿脂联素(UAPN)与患者年龄、病程年限、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
在线口碑作为一种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多变需求以及提高商业价值的新型方式已经得到了消费领域众多学者与实业家的关注。西方学术界关于口碑传播的相关研究起始于20世纪
目的:观察补益肝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验证其与西药治疗组在血清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症状体征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本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
伴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LNG将成为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LNG成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能源安全及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而由于LN
新媒体,即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涌现出来的新兴媒体,以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依托,具有高度的即时性、海量性和交互性,极大地满足了
2011年全球碳交易额达1760亿美元,交易量达103亿吨。其中,碳期货的交易量占80%以上,碳期货已经发展成为碳交易市场的主流产品。据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额将达3.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