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转变政府职能、缓解财政压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近年来,我国选用PPP模式进行建设运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逐步增多,融资额度和效率成为项目能否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项目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考虑到基建项目周期长、金额大、收益受技术发展影响大的特点,传统融资方式使得社会资本投资难以满足其对流动性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资产证券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由于价格是揭示金融工具流动性、风险性及收益性的重要因素,如何对PPP模式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定价成为能否获得有效融资的关键。目前我国PPP模式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息披露不完善,信用数据来源有限,因此证券化产品发行定价多来源于承销机构的路演询价,而未形成基于量化分析的完整定价体系。基于PPP模式资产证券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现实发展趋势,本文对PPP项目融资过程中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问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阅读和整理分析大量的文献、资产证券化产品披露报告等基础上,本文首先对PPP模式及其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基本概念界定和梳理,探究了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进而分析了 PPP模式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可行性及定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总结对比了 PPP资产证券化的三种主要定价方法;构建了基于风险补偿因素的PPP模式资产证券化利差量化指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利差与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基于二叉树利率路径进行了期权调整利差法的定价仿真计算研究,提出了成本导向和风险导向的定价策略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PPP项目融资定价调整、政府对PPP模式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格监管、投资者估算套利空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本文紧密结合了 PPP模式下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应用这一现实背景,将风险补偿因素纳入利差模型中进行计量分析;对期权调整利差法的利率路径与价格计算进行仿真计算,并基于成本估算和风险收益适配两个原则分别提出了成本导向和风险导向的定价策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