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承担着大量的资源配置职能,支出面临很大压力。在地方财政收入和转移支付有限的情况下,探索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就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地方公债,作为一种规范的融资方式,在分税制较为完善的国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由于地方公债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灵活、期限较长、信用良好和筹资成本较低,成为各国地方政府普遍使用的重要融资工具。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结合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引入地方公债制度,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既能有效弥补地方财政缺口,又能促进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同时,也是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要求。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地方公债的基本原理。对地方公债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包括地方公债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界定。从公共产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和公债理论等三方面阐述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国际经验借鉴。本部分对于美国、日本和法国的地方公债制度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比较,提炼出各国的经验和对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启示。 第三部分,我国现阶段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从维持适当财政支出总规模、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应有财权、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必要性;从地方的负债潜力、巨大的投资需求、良好的经济环境、匡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等七个方面论证了可行性。 第四部分,地方公债的制度设计。提出了我国地方公债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发行地方公债的原则、地方公债制度的设计和配套的条件四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