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白僵菌抗菌肽BbAFP1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典型维管束病害,严重威胁着棉花的品质和产量,素有棉花的“癌症”之称。当前,天然陆地棉中几乎不存在高抗黄萎病的种质资源,一旦病原菌进入植物体内便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基因工程是提高棉花自身抗病性的潜在手段,然而高效抗性基因的缺乏限制了棉花抗黄萎病工程的发展。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杀虫真菌。除能够致死昆虫外,球孢白僵菌还能与植物互作,抑制真菌病害的发生,因此逐渐成为挖掘植物抗病基因的良好资源。课题组前期从球孢白僵菌中克隆得到一个抗菌肽基因BbAFP1,该基因编码的产物对包括大丽轮枝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可将其应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但目前对BbAFP1的抑菌机理、在球孢白僵菌中的生物学功能、能否提高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等均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首先分析了BbAFP1与真菌细胞壁的结合,对病原真菌膜电势、活性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阐明其抑菌机理;其次,观察了BbAFP1在球孢白僵菌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达及定位情况,比较了野生型菌株(WT)、BbAFP1超量表达菌株(BbAFP1OE)、BbAFP1敲除菌株((35)BbAFP1)对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分析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最后,为进一步提高BbAFP1的抗病能力,在其羧基端融合了能靶向真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特定成分的结合域,将构建好的融合抗菌肽基因导入到棉花和烟草中,获得抗病能力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材料。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BbAFP1的蛋白特性抑菌谱分析显示,BbAFP1对尖孢镰刀菌、稻瘟病菌、大丽轮枝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灰葡萄孢菌、油菜黑斑病菌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细菌和酿酒酵母的生长没有影响。BbAFP1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主要集中在5-15μM,其中对尖孢镰刀菌的MIC最低(5μM)。热稳定检测结果显示,BbAFP1是一个耐热性能优良的蛋白,100℃处理2 h,抑菌活性几乎没有变化;100℃处理4-6 h,仍能保持70-80%的抑菌活性。活性分析进一步发现,BbAFP1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更强。2、BbAFP1的抑菌机理用荧光分子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纯化的BbAFP1,进行抑菌机理分析。结合实验显示,BbAFP1能与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上的几丁质结合。为分析可能参与几丁质结合的关键氨基酸及几丁质结合对BbAFP1抑菌活性的影响,将BbAFP1中的芳香族氨基酸(Y37、F50、F59、Y74、Y79和Y37&F50)突变成丙氨酸,获得不同的突变体抗菌肽。结合及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将BbAFP1的第50位苯丙氨酸突变成丙氨酸后(BbAFP1F50A),其与粉末几丁质及真菌细胞壁的结合能力显著下降;与野生型相比,BbAFP1F50A抑菌活性明显降低,MIC较野生型抗菌肽提高了3-5倍。以上结果表明,BbAFP1第50位苯丙氨酸在其几丁质结合能力及抑菌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Di SC3(5)、H2DCFDA和PI染料检测BbAFP1处理油菜黑斑菌后膜电势、活性氧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处理2 min就能在溶液中检测到膜上释放出来的Di SC3(5)的信号,表示膜电势发生了改变;处理5 min,体内能够检测到强烈的H2DCFDA荧光信号,表明有大量活性氧产生;处理60 min,BbAFP1信号和PI信号在胞内发生重叠,表明细胞膜发生了破裂。以上结果表明,BbAFP1利用其几丁质结合能力富集到病原真菌表面,随后引发膜电势改变及活性氧爆发,最终引起细胞膜破裂。3、BbAFP1在球孢白僵菌中的生物学功能BbAFP1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有分泌信号肽,推测其在球孢白僵菌拮抗环境真菌的过程中被分泌到胞外,抑制其它真菌的生长。但对PBbAFP1::e GFP菌株的荧光分析发现,BbAFP1的表达不受真菌的诱导,其仅在孢子成熟阶段表达。进一步对PBbAFP1::BbAFP1::e GFP菌株的荧光分析发现,BbAFP1并未分泌到环境中,而是定位于孢子细胞壁上。超声波处理该菌株孢悬液后,孢子细胞壁上的GFP信号明显减弱,而溶液中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观察PBbAFP1::BbAFP1::e GFP菌株孢子在萌发及生长过程中荧光变化,发现孢壁上的GFP信号在接种6 h后逐渐减弱,在12 h后消失。Western blot及ELISA实验发现,BbAFP1在孢子萌发过程释放到了溶液中。为分析BbAFP1在孢子成熟阶段特异表达并结合到孢子细胞壁上的生物学意义,构建了BbAFP1基因的敲除及超量表达菌株。将上述菌株与油菜黑斑菌或木霉进行共培养,分析不同菌株对其它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WT和BbAFP1OE菌株对共培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敲除BbAFP1则显著降低这种抑制效果。以上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孢子成熟阶段表达BbAFP1,并将其“预装”在细胞壁上。当遇到适宜的环境,孢壁上的BbAFP1被释放到环境中,抑制其它真菌的生长,保障球孢白僵菌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及空间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4、BbAFP1的定向改良研究发现,在番茄中超量表达BbAFP1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其抗病活性,分别在BbAFP1上融合能与真菌几丁质结合的Ch BD、与鞘脂结合的Sp BD以及与麦角甾醇结合的Er BD,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初步评价了各融合抗菌肽在植物中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表达BbAFP1::Er BD的棉花子叶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最强,其病情指数为27;而表达BbAFP1::Sp BD和BbAFP1::Ch BD的棉花子叶病情指数分别为32.5和46.8。进一步在棉花和烟草中瞬时表达结果发现,相比单独的BbAFP1和Er BD,融合抗菌肽BbAFP1::Er BD对大丽轮枝菌和灰葡萄孢菌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5、利用BbAFP1::Er BD提高棉花及烟草的抗病能力为评价融合抗菌肽基因BbAFP1::Er BD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上的应用潜力,经遗传转化及分子验证获得了表达融合基因BbAFP1::Er BD和野生型基因BbAFP1的转基因棉花及烟草。利用不同的抗病鉴定方法对转基因后代进行抗性分析,发现:1)T0代转基因棉花离体叶片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目的基因表达水平相近的株系中,BbAFP1::Er BD转基因株系叶片上的病斑面积显著小于BbAFP1;2)T2代转基因棉花离体叶片接菌实验结果显示,相比表达野生型BbAFP1的株系BbAFP1-35,表达融合基因的植株(BbAFP1::Er BD-61)对大丽轮枝菌和灰葡萄孢菌都表现出更强的抗病能力;3)利用根浸法对T2代转基因棉花植株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野生型棉花植株叶片上出现严重的黄萎病症状,而转基因棉花株系BbAFP1-35和BbAFP1::Er BD-61的病症明显减轻。相较株系BbAFP1-35,表达融合基因的棉花材料病症更轻;4)T0代转基因烟草离体叶片接种大丽轮枝菌后,BbAFP1::Er BD转基因株系叶片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BbAFP1。这些结果表明,构建的融合基因对大丽轮枝菌和灰葡萄孢菌有较高的抗病能力。6、BbAFP1::Er BD抑菌的机理检测接菌前后棉花内源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的表达水平发现,表达BbAFP1或BbAFP1::Er BD不会影响植株内源PR基因表达。转基因棉花总蛋白处理大丽轮枝菌1 h后,利用免疫荧光观察BbAFP1和BbAFP1::Er BD在真菌上的定位。结果显示,BbAFP1主要结合在菌丝表面,而BbAFP1::Er BD在菌丝表面呈片状分布,并出现在菌丝内部。PI染色结果证实,相比BbAFP1,BbAFP1::Er BD转基因棉花总蛋白处理大丽轮枝菌后的细胞膜更容易破裂,表明BbAFP1::Er BD能够加快细胞膜的破裂。此外,利用表达GFP的大丽轮枝菌(V991-GFP)接种棉花根系6 d后发现,相比野生型和表达BbAFP1的棉花,BbAFP1::Er BD转基因棉花根系中定植的荧光菌丝含量更少,表明BbAFP1::Er BD能够更有效的抑制大丽轮枝菌在植株根系内定植。综上所述,本研究一方面揭示了抗菌肽BbAFP1的蛋白特性、抑菌机理及在球孢白僵菌中产生的生物学功能,丰富了对抗菌肽的认识;另一方面为植物抗黄萎病工程提供新的基因,为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提供新的材料。同时,证实了靶向改良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的可行性,为今后高效抗性基因的设计提供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当前,图像信息隐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共信道中秘密信息的安全传输。早期的图像信息隐藏技术一般根据人工设计的编码方法修改原始载体图像以嵌入秘密信息。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隐写分析技术的发展,这类图像信息隐藏技术开始面临更多问题。首先,这类图像信息隐藏容量有限。通常,其隐藏容量低于1 bpp(bit per pixel),而进一步增加容量将无法保证算法的不可见性。其次,这类图像信息隐藏的抗客观隐写分析性
自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革命的推进,随之而来的问题,如环境恶化以及环境恶化带来的人类生命健康问题等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建立与完善对生命物质相关分子的检测方法也亟需进行。在众多分析检测方法中,基于功能核酸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其简便可控等优势引起了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功能核酸主要代表一类具有非基因遗传功能的功能性核酸分子,一方面,天然功能核酸分子在生命体系中具
近三十年来,声子晶体以其奇异的物理现象、结构的可设计性、对波/振动的超常调控等性能一直受到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关注。声子晶体诸多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质,如禁带、负折射、隐身和亚波长成像等,使其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其应用范围涵盖汽车工业、医疗检测、军事航空等各个方面。最近,声子晶体拓扑边缘态的发现又一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材料性质的认知。由于声子晶体能带拓扑非平庸的本质,边缘态表现出多种超凡的性能,例如无
救护车作为以“追赶生命时间”为导向的特种车辆,常面临紧急制动、加速、转向避让等紧急工况,容易导致患者(尤其是心血管和重危患者)出现恶心、眩晕、颅内血压增高等不良反应,进而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死亡;同时,车身姿态的不稳定妨碍了车内医护人员实施紧急救护;此外,现代重症监护型救护车车内配备了大量的紧急救治器材和监护检测设备,提高了车辆整备质量和质心高度,使得行驶过程中不稳定的车身姿态进一步加剧。悬架系统是车
学位
电力电子变换器因其可控性强、动态响应快、灵活高效等特点成为现代电网中电能变换的核心设备,在发电、输电及用电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而多变换器接入型的电网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变换器复杂控制环节与系统中无源元件及其它变换器之间的交互容易导致系统出现失稳问题,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随着大规模、多类型变换器的接入及系统运行环境和工况日益复杂化,多变换器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亟
以醚菌酯和肟菌酯为先导化合物,利用中间体衍生化法将苯并呋喃环、嘧啶环和1,3,4-噁二唑环等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片段引入到2-甲氧亚氨基苯乙酸甲酯的侧链,设计合成了(E)-2-[2-(芳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酸衍生物(A和B)、(E)-2-[2-嘧啶氧甲基苯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衍生物(C和D)和(E)-2-(甲氧基亚氨基)-2-(2-((((5-(芳氧基甲基)-1,3,4-噁
正交各向异性和横观各向同性层状结构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层状结构,例如复合材料层合板、蜂窝夹层、压电器件和芯片结构等。由于大部分层状结构都具有单层厚度较薄的特点,且受到层与层之间界面效应的影响,这使得在载荷作用下的层状结构内部层与层之间的力学行为会相互影响相互耦合,最终在结构中形成了复杂而难以求解的弹性场。而对于压电器件这种多场耦合问题,除了以上的难点,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耦合场的耦合效应,这便进一步增加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日渐短缺,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实现杂交水稻制种的机械化成为了杂交水稻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研发出多套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如基于父母本之间粒型、粒色、除草剂敏感差异的杂交稻机械化制种技术,但是目前都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本研究设计了以通过叶绿体转化构建的质体荧光标记为基础的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方案。首先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提高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