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常用词演变研究与语料考论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p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两汉是汉语发展的源头,这一阶段的汉语词汇若不研究清楚,就无法建立汉语词汇史。常用词是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史所要研究的各种问题,几乎全都与常用词有关。因此,本文以先秦两汉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为调查语料,以常用词的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在常用词演变的研究中,正确选择和分析语料都很重要。选择语料时,既要重视传世文献的语言代表性,也要关注出土文献的语言补充性;此外,应注意避免使用伪语料和区分文献内部的不同时间层次。分析语料时,首先,除正确理解文意外,还需注意确认例证的有无、真伪与多寡;其次,语料只有经过“剥离”后,(绕)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口语面貌;再次,一些沉积型语料的统计数据,应对其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最后,应当重视典型语料的使用。  二、个案研究。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主要考察了13组常用词在先秦两汉的发展与演变。通过考察发现,大部分常用“今词”都在战国产生,并在战国中晚期普遍使用,西汉早期大多便完成了对“古词”的替换过程。这些常用词的演变,其类型主要有单一的线性替换和由概念一般化引起的同义词简化两种,其原因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的动荡、方言地位的升降、避讳三个;内部原因主要有主导义位在词义系统中地位的升降、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语言使用者的喜新厌旧心理三个。  三、古汉语文献的形成情况异常复杂,尤其是一些先秦文献,既非一人之作,也非一时完成,其成书时代虽多有讨论,但都聚讼未决。常用词的演变是从历时的角度去考察的,它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利用这一明显时代特征,尝试考订了几种先秦文献或篇章的相对年代。  最后,本文认为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发展的过渡期,东汉属于中古汉语;上古汉语内部大体又可以为三个时期:殷商是早期,西周春秋是中期,战国是晚期。
其他文献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是植物种子油脂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栽培品种花育32号和4个花生区组二倍体野生种中克隆得到编码LPAAT的基因序列。
自古墨宝、水色均是文人骚客所钟情的信物,一幅画、一首诗、一卷书,都离不开这荡漾在笔尖的五颜六色。当颜色遇到水后,它们又是怎样变成均匀的颜料,留在书卷、画纸上呢?让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罗惇曧1872年生于广东顺德,受家学影响,工诗词。他于1888年至1894年之间于广雅书院读书,此后曾师事康有为。1900年入读北京国子监。大约1903年至1907年间任京师大学堂编译局编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介词是汉语词类体系中既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一类。在句法结构中极其活跃,与大部分词类具有结合关系,因此它直接影响着句法结构的分析,也直接影响整个语法体系的科学性。因此,本文将
油画起源于欧洲,在我国经历了昌盛与衰败,再由衰败转为昌盛,其过程曲折,却也成就了油画作为艺术中翘楚的地位。我国步入21世纪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其下属的艺术创作院属于专门的高级艺术创作、教学、交流和研究机构,有一大批知名艺术家、教育家在此工作,随着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