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与流动人口脱贫 ——基于多维贫困及贫困脆弱性的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an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贫困问题的终结,中国扶贫事业会坚定的、长久的继续下去。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中明确提示,中国今后要构建符合国情的贫困人口治理体系,要构建涵盖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的大扶贫体系。然而,流动人口由于户籍歧视、社会关系薄弱、个人能力障碍等,成为城市贫困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中国四十多年的扶贫经验表明,财政支出政策是政府实现贫困治理的重要公共工具。因此,本文选取收入贫困、多维贫困以及贫困脆弱性3个视角来研究流动人口的贫困现状。同时,研究了财政支出与流动人口贫困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探讨财政支出政策能否助力于流动人口减贫。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本文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梳理已有关于贫困测度、流动人口贫困以及财政支出对贫困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同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阐述了流动人口和贫困的概念,财政支出减少贫困的作用机理以及流入地省份和流出地省份关于流动人口贫困责任的划分标准。第三部分,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论述了测度收入贫困的FGT指数、测度多维贫困的AF多维贫困指数、测度返贫概率的贫困脆弱性指数,同时介绍了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贫困影响的模型设计。最后,介绍了数据来源、贫困线的选取、指标的设定以及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实证结果分析。描述了整体的流动人口贫困状况,不同职业类型和空间领域的贫困特征。第五部分,结论及政策建议。结合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中国流动人口的收入贫困发生率最高可达39.42%,相对于固定职业者,非固定职业者收入贫困更加严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极差化”与“不均衡”的特征。第二,在多维贫困角度,处于二维或三维贫困的流动人口占比最高。从事非固定职业类型的流动人口多维贫困更加严重,而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比东南地区的多维贫困状况更加严重。第三,中国流动人口的贫困脆弱性指数较高,约94.65%的流动人口未来会陷入贫困状态,约88.84%的生产制造人员未来会陷入贫困状态,且各地区流动人口的贫困脆弱性分布较为均衡。第四,财政支出与流动人口的贫困具有显著负向相关性。基于研究结论,本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构建出城乡统一、区域相连的扶贫体系,将流动人口纳入到整体扶贫战略之中。第二,制定覆盖生活各领域的,有预防性、警惕性和长效扶贫机制的,针对流动人口贫困的扶贫政策,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共同努力的大扶贫格局。第三,针对流动人口的扶贫应重视就业扶贫,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第四,政府制定针对流动人口扶贫政策时,应结合各地区流动人口实际贫困状况“因地制宜”。第五,重视财政支出政策对流动人口贫困治理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型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重视市场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机制,但市场机制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微观行为主体的自发性、盲目性,不合理的竞争可能导致市场中出现垄断现象等不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也不断完善,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当下社会
道德为何有让“我”行动的力量?道德规范性问题的难点正在此处。克里斯汀·科斯嘉(Christine Korsgaard)认为道德规范性问题是第一人称问题,必须从第一人称来回应。理性是道德的根基,“定言命令”提供了检验形式,“目的王国”表明只有所有理性人都同意行动的命令,“我”才能行动。实践同一性赋予“我”行动内容,能动性使“我”以自我构成的的方式成为道德之人。但道德的根基未必是理性,也可以是人的欲望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农业生产及城镇建设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日趋严重、土地沙化与荒漠化愈发明显、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等问题,制约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针对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的规划体系。而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所占据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因此,开展资源环境
出于战后经济重建的人力需求以及预防形成反苏群体的考量,苏联政府在战争后期希望尽快将因战争流离失所的战俘和平民遣返回国。美苏就美国控制下的“苏联战俘”进行遣返交涉时,由于两国奉行的国际法标准不一,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随着战争形势变化,1944年9月,苏联政府提出“苏联公民”概念,要求遣返美国控制下的全部苏联人。对此,美国政府内部意见纷争,一部分人坚持维护国际法和政治庇护原则,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削减救济成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意味着发轫于2014年的高考综合改革正式落地。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创新,考试内容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英语效度研究对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调查当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中英语备考策略,以及影
在当前国际经济总体下行的背景下,我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探索改革模式,提出了自贸区建设战略。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我国陆续在其他省市设立了自贸区,至今,全国已有18个自贸区,遍布国内东西南北各大区域,自贸区战略已经呈现出全国统筹、全方位布局的势头,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自贸区设立的初衷,在于探索金融、贸易、投资、政府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改革。显
青年马克思的否定性思想经历了辩证的发展历程,回顾否定性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到这三个阶段之间都基于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探究。从古希腊时期的肯定现实生活来思考否定性可能,到否定现实生活真实性的休谟的怀疑论,最后到马克思基于现实的人的社会生活进行的思考,马克思的“否定性”思想中的典型特征是“现实性”维度。“现实性”是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否定思想的本质差异。黑格尔从思辨逻辑出发,主张否定性辩证法是存
领导力是组织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决定着组织的成败。要提高组织绩效,领导者需得有能力促进创造力和创新,激励员工自我挑战,并提高个人绩效。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如下:首先,了解变革型领导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的绩效;其次,确定变革型领导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的差异化战略;第三,探讨差异化战略如何调节变革型领导与中小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第四,考察差异化战略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绩效;最后,研究创新氛围如何调节差异化战略与中小
《乌尔覆亡挽歌》是古代两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挽歌作品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献资料。《乌尔覆亡挽歌》泥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用苏美尔语中的“埃美萨勒”方言写成,共计436行,分为11首歌。本文参照苏美尔文学语料库和尼莉·萨梅特的拉丁化版本译成,该挽歌主要讲述了安奴和恩利勒决意毁灭乌尔,众神纷纷弃城而去。尽管女神宁旮勒哀叹祈求但无济于事,乌尔城难逃灾厄。苏美尔人祈求月神南那,最终
古象形文可归纳为一种可视化的语言符号,大约一万年前起,人类就在有意识地把眼睛见到的物象转化为不同图形进行储存和记录,从此步入文明社会发展的开端。记录在不同载体上的图形经历多次繁简形体转换,最终形成了新的表意文字和独具意义的纹样图案。是否能将古象形文图形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兼具文化内涵与创新意义的新纹样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是本文要着重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埃及古象形文、苏美尔楔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