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些年来,洪水、地震、热带风暴频繁发生,给人民生活和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共有8万多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灾后重建费用将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面对巨额的重建费用,我国只能依靠政府财政和社会的无偿赈灾和救济分担损失,数额十分有限又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纵观国际,灾害后保险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将40%—50%的风险损失转嫁给了国际保险公司。相比之下,保险作为风险分散、灾害补偿最主要的手段在我国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如何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巨灾保险体系,让巨灾保险成为风险分担的一个有力支柱,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还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灾民补偿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巨灾保险的相关理论知识,归纳了巨灾保险的特点,并就其可保性展开了讨论,同时也简要概述了巨灾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在实践部分,则先列举了当前国内外几种最主要的巨灾保险模式,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国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对比得出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其所适合的具体国情。然后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四个方面详细彻底的归纳出我国的国情,为以后的政策建议奠定了基础。最后,在综合了巨灾保险模式及我国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下建议:在制度设计方面,分阶段的逐步建立起一个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相协作的巨灾保险制度:在组织模式方面,建立一个二元的综合性灾害管理体系;在风险分担方面,建立起由政府、保险公司、受灾群众、证券市场组成的多层次的风险分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