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含有体积分数为0.10,0.15,0.20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完全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纯度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寻求适宜干细胞培养的FBS浓度。方法用颈椎脱臼法处死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培养大鼠BMSCs。实验分为A、B、C三组,FBS体积分数分别是0.10、0.15、0.20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BMSCs,比较这三组细胞在第2、3、4、5代的CD45、CD29、CD90、CD44的表达情况;收集A组P3细胞,加成骨诱导液,用茜素红检测钙结节的形成结果;消化A组P3细胞,用3种不同浓度的完全培养基连续培养4d,用流式细胞仪测其在培养后的24、48、72、96h的细胞周期;收集P3BMSCs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到6块96孔板,每块板接种的BMSCs分别用FBS体积分数是0.10、0.15、0.20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每天取1块板用CCK-8检测其吸光度(OD)。结果CD45分子阴性,CD29、CD90、CD44分子阳性,3种完全培养基培养的BMSCs的表面标志物在前2代时差别较大,但在P3、P4时差别已较少,P4时,均可以获得较纯的BMSCs;A组P3细胞经过成骨诱导后发现有钙结节的产生;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点,G0/G1期:A、B、C三组随着胎牛浓度的增加,G0/G1期降低且无差异;G2/M期:在培养后的24h,A、B、C三组有差异(P<0.05,F=12.412),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消失;S期,三组均无差别;S+G2/M期随胎牛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细胞活力结果显示,在24h时A、B、C三组的OD值依次增大,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F=5.002),随时间的延长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这3种培养基在第4代均能获得较纯的BMSCs;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显示,3种完全培养基均能促进BMSCs的增长,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积分数为0.10的FBS已满足BMSCs的分离和扩增,要想在短期内获得较纯的BMSCs,原代培养使用体积分数为0.15,传代用0.10的FBS完全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