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应用于乳突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biao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应用于乳突根治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对乳突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乳突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P组)和神经阻滞组(N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在麻醉诱导室接受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神经阻滞。P组患者在每根神经周围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NB组患者在每根神经周围各注入0.375%罗哌卡因2 ml,并在阻滞结束5 min后用针刺法确认阻滞范围。NB组患者确认神经阻滞成功后按常规麻醉手术,如神经阻滞失败则退出实验。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相同,均采用气管插管下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按需靶控输注(TCI),顺阿曲库铵按需单次静脉注射,术中维持BIS在40~60区间,其他生命征维持在正常或手术要求范围。术后患者转运至麻醉复苏室(PACU)进行复苏拔管护理。拔管后根据患者清醒程度、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来决定患者PACU停留观察时间,确认无特殊后可转运回病房继续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检查资料、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手术输液量、术中用药情况、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并记录入室时(T0)、诱导插管时(T1)、切皮时(T2)、切皮后0.5 h(T3)、切皮后1 h(T4)、切皮后1.5 h(T5)、切皮后2 h(T6)、术毕时(T7)、拔管时(T8)和出PACU时(T9)等10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生命征变化;记录术后两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检查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NB组患者丙泊酚单位时间用量和瑞芬太尼单位时间用量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手术时长、麻醉时长、围术期生命征变化、术中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术中输液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NB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小于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阻滞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可有效减少术中麻醉药的单位时间用量,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并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乳突根治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对乳突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对乳突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乳突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P组)和神经阻滞组(N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在麻醉诱导室接受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神经阻滞。P组患者在每根神经周围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NB组患者在每根神经周围各注入0.375%罗哌卡因2 ml,并在阻滞结束5 min后用针刺法确认阻滞范围。NB组患者确认神经阻滞成功后按常规麻醉手术,如神经阻滞失败则退出实验。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相同,均采用气管插管下全凭静脉麻醉。术中在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区间及生命征平稳的条件下,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按最小速度靶控输注(TCI)。顺阿曲库铵按需单次静脉注射。术毕后患者转运至麻醉复苏室(PACU)进行麻醉复苏。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住院日。应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患者术前、拔管后2 h和24 h的舒适程度。应用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 R-15)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3 d的恢复质量,分别统计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等各维度评分以及量表总分。应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术后1d、术后2 d和术后3 d的疼痛情况,分别统计SF-MPQ表中疼痛评级指数(PRI)、视觉疼痛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各部分得分以及SFMPQ总分。应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测试(SWME)评估术后2 d和术后3 d患者术口接触性疼痛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术前检查、术中一般情况和术后住院日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B组患者拔管后2 h的GCQ评分小于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2 h GCQ评分、24 h GCQ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GCQ评分(P<0.05),而相较于拔管后2 h GCQ评分,拔管后24 h GCQ评分有明显的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3 d的身体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较NB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NB组患者术后1 d心理支持评分、术后1 d和术后2 d Qo R-15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B组患者术后3 d的PPI评分、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3 d的VAS评分和SF-MPQ总分均小于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B组患者术后2 d和3 d的SWME评分均明显小于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B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的IL-6水平变化量明显低于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B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3 d的β-EP水平变化量、CRH水平变化量明显低于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组患者术后1 d的CRH水平显著低于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阻滞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标志物,减轻患者炎症和应激反应。
其他文献
虾青素是自然界中最强抗氧化剂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水产养殖、营养保健品及药品等领域。红发夫酵母以其易于高密度培养的优点被选作天然虾青素生产极具潜力的微生物。然而,由于红发夫酵母虾青素发酵产量低导致价格较高而限制其广泛应用。分析原因主要是红发夫酵母的发酵策略还没有很好地优化;另一方面红发夫酵母的代谢调控机理仍需解析。因此,本论文将探讨外源物添加对红发夫酵母细胞生长和虾青素积累
σ-hole非共价相互作用在分子识别、药物设计和生物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关系到分子体系的空间结构而且也是深入认识液体和固体或晶体性质的基础。根据提供σ-hole原子的类别,可以分为氢键、卤键和碳素键等基于σ-hole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尽管氢键和卤键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可以进一步总结研究烷基链长度变化对氢键和卤键成键的影响;另外碳素键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是关于碳素键本质的研究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不言而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充分认识到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作为处在小学教育前沿阵地的整个教师队伍,认真做好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响应党的最新号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层出不穷,呈现出融合式发展的大趋势,这对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成了巨大冲击,潜移默化地促进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和优化。新时代,电视新闻节目要想迎合发展需要,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收看需求,必须对传统的节目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新媒体对其优化途径进行探讨。
研究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通常以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为特征。近年来,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越来越多,MM溶骨性破坏引起的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疾病引起了骨科学界的关注。MM骨髓微环境中的成骨-破骨偶联失衡,是MM骨破坏的主要原因。DKK1是一种分泌型蛋白,能与细胞膜上Wnt受体LRP5结合,抑制成骨分化相关的Wnt/β
精确的细胞分裂依赖于纺锤体的精准调控。纺锤体是细胞分裂时由微管特化而成的细胞结构。因此,微管在纺锤体行为中的调控对细胞分裂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微管是真核生物内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一个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由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纵向依次排列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微管在细胞形态维持、运动、分裂、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多种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管的动态性及其功能的发挥主要受到微管结合蛋白、微管
背景:构建一个全面的膀胱细胞图谱对于了解良性膀胱疾病和膀胱癌的细胞起源至关重要。以往对膀胱细胞的分类研究多依赖于细胞的形态、位置、电生理学和功能。然而,这些方法可能难以全面地对膀胱细胞进行精确分类。m RNA作为遗传物质的信使,起到翻译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生理功能。利用总RNA测序人们可以了解膀胱组织的平均RNA表达情况,但却无法精确到单个细胞的RNA表达情况。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
骨稳态是由成骨细胞调节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之间相互耦联的动态平衡,骨稳态的失衡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石骨症、骨质疏松症、骨溶解等。骨溶解和骨质疏松症是老龄人群中常见的骨代谢失衡相关疾病,其治疗主要围绕着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两个方面进行。负责骨吸收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受两种关键细胞因子M-CSF和RANKL的调控,RANKL与期受体RANK结合后启动一系列下游信号反应,导致单核细胞分化和相互融合
炎症小体是胞浆中的一种大型的、多蛋白的复合体,可对一系列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产生免疫应答。迄今为止,已有多种炎症小体被发现,NLRP3是其中一种生物学功能最复杂但机制阐述较清晰的炎症小体。多种遗传性和获得性炎性疾病与NLRP3炎症小体的异常活化相关,NLRP3炎症小体与疾病间的密切关联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理想潜在药物靶点。药理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是
髓鞘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构。髓鞘可以为轴突提供营养支持与绝缘保护作用,使得神经信号快速有效传递。外界损伤或者自身免疫缺陷会导致脱髓鞘病变。在发生脱髓鞘后,机体对髓鞘的自我修复的过程称之为髓鞘再生。髓鞘再生过程受阻可使神经系统遭到不可逆的损伤。在外周神经系统中,施旺细胞是形成髓鞘的细胞。径向分选(radial sorting)是施旺细胞发生髓鞘化的重要步骤。径向分选异常与外周神经系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