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畸形,临床表现包括前足内收、后足内翻、马蹄畸形及高弓畸形等。该畸形的存在会使足底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本研究引入了超声足底切面的扫查,目的在于为马蹄内翻足的产前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并提示该畸形产后的严重程度。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在孕18-39周之间随机选取了207只正常胎足(129例胎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将产前怀疑并经过产后证实的42只马蹄内翻足(27个胎儿)作为病例组。使用GE公司VolusonE8超声仪,二维探头频率为1.6-4.5MHz,经腹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4-8MHz,均设置为产科超声程序。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足宽、足长,计算足宽与足长的比值,并于病例组胎儿引产或出生后进行随访,测量双踝角(footbimalleolar,FBM角)的大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正常组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各参数与孕周问的变化规律;比较正常组与病例组的足宽、足长及二者的比值,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病例组胎儿产前足宽和足长的比值与产后双踝角的大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其相关程度。
结果:
正常组胎儿的足宽、足长及二者比值与孕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足宽=-0.624+0.099×孕周(R2=0.955,P<0.001),足长=-1.725+0.246×孕周(R2=0.979,P<0.001),足宽与足长比值=0.436-0.000633×孕周(R2=0.027,P=0.018)。
组间t检验的结果表明:病例组和正常组胎儿的足宽(1.001±0.055;1.105±0.117)、足长(0.996±0.040;0.903±0.100)以及二者比值(1.000±0.046;1.211±0.137)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病例组胎儿产前超声测量的足宽和足长比值与产后测量的双踝角大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证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857,P<0.05)。
结论:
1.胎儿足宽、足长以及二者比值与孕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足宽和足长与孕周呈强相关性,随孕周增大而逐渐增大。
2.病例组和正常组胎儿的足宽、足长及二者比值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即马蹄内翻足与正常足相比更加宽、短。
3.患足的足宽和足长之比与产后测量的双踝角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比值越大时,FBM角越小,畸形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