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痤疮是青少年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可导致精神紧张、失去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及外用药物,因不方便、疗效有限或副作用较大等多种因素而不被部分患者接受。所以寻求其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
目的:
对光动力治疗痤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以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和CNKI等电子数据库,纳入RCT。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检索语种限中、英文。对纳入RCT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篇RCT,共493例患者。其中以乙酰氨基丙酸(ALA)为光敏剂者有7篇、甲基氨基乙酰丙酸(MAL)有5篇、吲哚-3-醋酸(IAA)有1篇、MAL和ALA均采用的有1篇。激发光源包括红光(7篇)、红外半导体激光(1篇)、强脉冲光(3篇)、长脉宽染料激光(1篇)、脉冲染料激光(1篇)和绿光(1篇)。8篇文献提到了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无文献提及分配隐藏,10篇文献为半侧面部试验,12篇文献采用盲法对结果进行评估。随访时间从3周到24周不等。PDT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痤疮皮损改善明显:与仅用光源进行治疗相比,其有效率并未显示绝对的优势;在光敏剂应用上,MAL与ALA相比无显著差异:三种不同光源即IPL、RF-IPL、蓝光对于PDT治疗痤疮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红光做为照射光源时,剂量大(37J/cm2)比较剂量小(25J/cm2)的效果更明显;避光与否对POT治疗效果未产生显著差别。治疗的副作用包括疼痛、红斑、水肿、结痂、色素沉着及脓疱样发疹等。
结论:
有限的证据表明光动力治疗痤疮是疗效不肯定,安全性尚可。如何选择最佳光敏剂种类及浓度、激发光源种类及剂量仍需更多RCT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