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蛏补偿生长与能量收支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ltt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缢蛏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海产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饥饿再投喂对消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和不同盐度条件下缢蛏对不同微藻能量收支等方面对缢蛏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海水温度8~11℃,盐度20~22,pH7.4~7.9的条件下,将采自福建宁德的五种规格缢蛏(平均壳长0.7cm、1.4cm、2.0cm、4.0cm、6.0cm分别记为N1、N2、N3、N4、N5,其中N1、N2、N3为稚贝)饥饿6天后投喂单胞藻5天,以淀粉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研究了饥饿再投喂期间不同规格缢蛏消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过程,对缢蛏的补偿生长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缢蛏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有随个体增大而下降的趋势,总抗氧化能力随个体增大而升高。饥饿阶段:N1组消化酶活力迅速大幅下降,N2、N3、N4组不同程度升高后下降,N5组在饥饿期间无明显变化;丙二醛含量显著(除N3)降低(P<0.05),2-3d时降至最低,此后开始上升。恢复投喂后各组消化酶活力分别在1-4d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P<0.05)。恢复投喂3d后N1、N4、N5组丙二醛含量降至显著小于饥饿前水平(P<0.05)。试验期间各规格缢蛏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结果表明饥饿再投喂对缢蛏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其消化能力,说明可设置合理的饥饿再投喂模式使缢蛏发生补偿生长。   2.比较了平均壳长为(59.64±2.85)mm的缢蛏在盐度为6、14、22和30条件下分别摄食6种微藻的能量收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微藻种类均显著影响缢蛏能量收支(p<0.05),温度和微藻种类间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占能量支出比例较大的分别为粪便能、呼吸能和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分别为24.69%~62.92%,14.41%~44.70%和-0.47%~52.68%,排泄能所占比例很小。在低盐度水平时,缢蛏对大多数微藻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缢蛏对湛江等鞭金藻和绿色巴夫藻在各盐度水平均具有较高的摄食能和能量利用率。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马氏珠母贝、近江牡蛎和华贵栉孔扇贝的性腺进行低温(4℃)冷冻保存。以二甲亚砜为抗冻剂对马氏珠母贝、近江牡蛎胚胎以及近江牡蛎、企鹅珍珠贝、华贵栉孔扇贝精子,进
患病十多年,那叫一个苦啊!退休教师李大坤,家住山东高青县高城镇,十多年前患上了严重的牛皮癣病。李老师肢体的30﹪都布满了让人揪心的牛皮癣,病灶处不但奇痒无比、坐立不安,而
采用RACE-PCR方法,以甘蔗心叶为材料克隆了甘蔗PSⅠ反应中心亚基Ⅱ基因全长,命名为SopsaD,GenBank登录号JX866950。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904bp,编码200个氨基酸多肽,预测其分
自然情况下的捕食是以植物为中介发生的。作者采用植物模型作为捕食环境,测试了单纯的物理因素(避难所)对七星瓢虫捕食桃蚜的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难所的存在能造成七星瓢
海州湾人工鱼礁于2003年底投放,旨在改善连云港海州湾日益降低的渔业资源。全国八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是一个开敞性海湾,曾因盛产鱼虾蟹贝等100多种海产品而久负盛名。然而,由于
学位
南极磷虾通常指的是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为多年生大型甲壳纲浮游动物,广泛分布于环南极大陆架水域,且主要集中分布于200m以浅的水层,并以集群方式生活,是南
本文于2008年至2009年期间,在湛江港海区采集了海水、近江牡蛎、浮游植物、沉积物和大型底栖藻类。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测试了近江牡蛎、浮游植物、沉积物和大型底栖藻类
以致病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人工感染的黄喉拟水龟(Maur emysmutica)肝组织为材料,应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了黄喉拟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高级应用功能要求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具体,也促使了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对虾高位池高密度养殖生态系统养殖负荷大,生物种类数量少,物质、能量流通不畅,投入的营养物大量积累,水体营养水平高,赤潮藻类易生长。为了更好的利用生态方法调控、净化养殖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