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中H3-/D3-离子的实验检测及OH自由基诊断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z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别利用分子束质谱技术和发射光谱技术对介质阻挡放电氢等离子体中的H3-/D3-离子进行了实验检测和对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中OH自由基进行了诊断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产生技术和分子束质谱(MBMS)检测技术相结合,在气体压力1.5-7.6 Torr范围内检测到纯氢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H3-离子,并用氢的同位素氘对H3-离子的稳定存在做了进一步的实验确证。实验中所观测到的H3-离子信号与稳定的H-离子信号强度之比较之国际上早期报道的有争议的实验结果高出6个数量级。实验表明H3-和D3-离子的寿命分别大于50μs和70μs。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提出了H-+H2+M→H3-+M三体碰撞过程可能是H3-离子的主要形成机制。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H3-离子可以较长寿命稳定存在,使得对H3-离子稳定性问题的争论在理论上和在实验上得到了完全一致的结论。研究了H3-/H-离子信号强度随放电参数和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在气体压力1.5-7.6 Torr、峰-峰值电压为40 kV和放电重复频率35 kHz的实验条件下,测得H-离子信号强度比H3-离子信号强度大一到几个数量级。在气体压力7.7-60 Torr范围内,只观测到H-离子信号,H-离子信号强度随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所研究的气体压力范围内H-离子信号强度呈现一极大值。对纯氢介质阻挡放电在交变的阴极鞘层区域内产生的氢正离子(H+,H2+,H3+)也进行了检测研究。在气体压力1.0-80 Torr范围内探索了氢正离子的信号强度随放电气压、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变化规律。2.克服强电磁干扰,利用发射光谱诊断技术在大气压下成功地测量了以氮气为载气的含水蒸气体系针-板式正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的OH(A2∑→X2Π0-0)自由基以及0(3p5P→3s5S20 777.4 nm)、H(n=3-2 656.3 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利用Franck-Condon因子,选择N2(C3Πu→B3Πg)中可分辨的△V=-3和△v=-4振动带序中的发射光谱强度计算得出N2(C,v′)的相对振动布居和振动温度。依此可以由N2(C3Πu→B3Πg)的△v=+1振动带序与OH(A2∑→X2Π0-0)的重叠光谱中求出OH(A2∑→X2Π0-0)自由基的发射强度。由发射强度得到了激发态OH(A2∑)自由基和0(3p5P)活性原子的相对布居。研究了放电参数以及添加氧气对OH(A2∑→X2Π0-0)以及0(3p5P→3s5S20 777.4 nm)、H(n=3-2 656.3 nm)发射强度和激发态OH(A2∑)和0((3p5P)相对布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H(A2∑→X2Π0-0)自由基和O(3p5P→3s5S20 777.4 nm)、H(n=3-2 656.3 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强度随放电峰值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增强。O(3p5P→3s5S20 777.4 nm)和H(n=3-2 656.3 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强度随氧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强,在氧气流量为30 ml/min附近出现一极值,继续增大氧气流量时,O(3p5p→3s5S20 777.4 nm)和H(n=3-2 656.3 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强度明显减弱。OH(A2∑→X2Π0-0)自由基的发射光谱强度随氧气流量的增加呈减弱趋势。激发态OH(A2∑)自由基和O(3p5P)活性原子的布居随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增多。O(3p5P)活性原子的相对布居随氧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多,在氧气流量为30 ml/min附近出现一极值。继续增大氧气流量时,O(3p5P)活性原子的布居呈明显减少。OH(A2∑)自由基的布居随氧气流量增加呈非线性递减。3.首次采用线-板式双向窄脉冲电晕放电在大气压下研究了以氮气为载气的含水蒸气体系产生的OH(A2∑→X2Π0-0)自由基和N2(C3Πu→B3Πg)的发射光谱。计算了N2(C,v′)的相对振动布居和振动温度以及OH(A2∑→X2Π0-0)自由基的发射强度。并研究了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重复频率以及添加氧气对OH自由基发射强度和布居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OH(A2∑→X2Π0-0)的发射光谱强度和激发态OH(A2∑)自由基的相对布居随放电峰值电压、放电频率的增加均呈近似线性增强和增多。在氮气中加入一定量的氧气时,OH(A2∑→X2Π0-0)的发射光谱强度和激发态OH(A2∑)的相对布居随添加氧气流量的增加呈近似e负指数规律递减。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电子线路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实践教学手段,以达到培养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高质量掌握一门新软件工具的使用的教学目的
读者来信称,近年来常常在各媒体中听到“温室气体”这个词。但究竟什么是“温室气体”很多人却不十分清楚,希望我们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述。为此,我们请多年来从事这方面教学研究
研究了RhCl(CO)(TPPTS)2/TPPTS复合体系催化的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形成的混合胶束对反应的促进作用。恒压反
介绍了一种人性化、智能化物流车的设计,以STM32F103作为控制核心,具有红外循迹、工作模式可调、条形码检测、穿过特定地形、抓取货物并放入指定位置、语音播报、显示物流车
茂金属催化剂是一类性能优异的聚烯烃催化剂,具有单一的活性中心、超高的催化活性以及所得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可控等诸多优点。然而,茂金属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本论文利用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直接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下列几类重要的氢迁移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机理: CH2ClOH + Cl→products CH3C(O)CH3-nFn(n=1, 3) + OH→products CH
当一束光以超过临界角θ0的角度,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传播时,会在两相的界面上发生光的全内反射。在光疏介质一边有消逝波产生,其穿透深度仅波长数量级。利用光在液/液界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