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出土文物对书法学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上一个世纪的文物发掘资料为基础,初步考察了它们对书法艺术的创作、书法本体的研究以及书法史的撰写产生的影响.该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文物发现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该章主要考察了出土文物在甲骨文、金文、简帛书等书法创作方面的影响;第二章:文物发现对书法史研究的影响.该章主要考察文物资料如何填补书法史的空白,如何影响到甚至改变了书法史撰写的观念.第三章:文物发现对书法本体研究的影响.该章主要考察新材料的发现,使重新解读经典作品成为可能和必要.因为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对该文来说,图版的重要性是无可质疑的.所以作者特意选取了一些新材料的图片,以使读者能比较清晰地接近作者所要涉及的话题.
其他文献
该文从考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人道主义主题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展开论述,揭示其独特的走势特点:时起时伏的流变历程,显隐交织的形态方式.以西方为参照系,在横向的比较中
艺术哲学家古德曼将艺术作为认知世界和构造世界的方式,试图从符号学和构造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来探究艺术的实质。在他看来,艺术品自身合法性的认定不能脱离艺术品本身怎么样
该文全面描写了张家港方言新老派的语音差异,并就这些差异做了一定的初步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一、导论.包括了新老差异的定义、研究意义、张家港市的人文地理及方言概况、
中国的明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重要,人们对商人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这必然会对明代小说的主题思想与表现对象产生较
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文知识分子遭遇到比以往更多的难题和挑战:商业主义话语作为强势话语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商品化及其交换原则和效益原则大肆侵入精神生产领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