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曼“何时为艺术”观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哲学家古德曼将艺术作为认知世界和构造世界的方式,试图从符号学和构造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来探究艺术的实质。在他看来,艺术品自身合法性的认定不能脱离艺术品本身怎么样、所处的艺术环境是怎样的和什么时候能够被认可这几个要素。当美学界试图用“什么是艺术”和“艺术是什么”来解释当代艺术遭遇的尴尬时,他强调应该转变对这一问题的提问方式,即追问“何时为艺术”。“何时为艺术”观作为古德曼艺术哲学的核心观点,是指作为象征符号的对象在何时、什么样的语境下,通过怎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其作为艺术品的符号属性。古德曼的观点看起来仅仅是转变了一种对艺术的提问方式,实质上却是对艺术定义路径的转换:在对艺术符号象征性属性确证的基础上,从对艺术本体论的追问转向了对艺术生成语境的探索,从对艺术审美属性的确认转变为对艺术认知工具性的肯定。“何时为艺术”观实质上以艺术的符号象征性属性作为前提,强调对象成为艺术符号的即时即地性,即艺术生成的语境化。在此基础之上,古德曼强化了艺术的认识论转向,强调作为符号的艺术实质上是一种认知框架,旨在推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其象征意义决定了艺术该怎样观看、如何理解,即对象的艺术符号属性怎样实现。立足于西方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古德曼“何时为艺术”观所阐释的艺术认识论转向隐喻的正是西方当代艺术观念从自律到他律、从本质到体制、从审美到阐释的观念转型。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转型强调对当代艺术理论和艺术范式的重构,对重新阐释当代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古德曼的“何时为艺术”观视域下来讨论当代艺术实践,能够为后审美视角下、消费视角下和机械复制视角下语境下的艺术审美界定、艺术泛审美接受和艺术祛魅提供合理的理论言说维度,并为解读当代形式各异的艺术实践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和阐释的张力向度。
其他文献
纳撒尼尔·韦斯特(1903~1940)是美国第一位著名的犹太作家。细读他的作品不难发现,韦斯特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已经较熟练地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他用平静的笔调对主人公的苦难
该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着重从句法、语义两个平面对现代汉语兼语式作了由表及里的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探索兼语式隐藏在语法形式之下的"隐性
《红楼梦》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儿形象,一直以来成为无数读者与评论家们讨论的对象。李纨和妙玉位列正册中,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及作者的惜墨如金,故一直以来,对两人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建筑行业的能耗过大,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目
处在近现代这样一个社会的政治与思想剧变的时代,尤其与"五四"作家们相比,程小青的生平与创作不可谓辉煌,然而在"霍桑探案"系列刊载的同时就产生了无数的"霍迷",其中原因只能
随着现代社会及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大量污水对环境及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危害,因此污水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原有工艺在污水处理方面存有一定缺
存在句是汉语很有特色的句型.该文在前人对存在句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功能为主,形态为辅"的分类标准,提出一个比较详尽和科学的分类体系.并对《红楼梦》的前80回作了穷尽性
著名艺术家叶永青《藏在草间》,七零后新锐艺术家代表之一李继开新作展《拾荒者》系列,于2014年9月25日下午3点盛大开幕。两位艺术家用作品向现代人描述他们对当今时代和生活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期望生活环境绿色、环保、健康,因此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应运而生,在建筑装饰中被广泛应用.由于这种材料可以回收
该文从考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人道主义主题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展开论述,揭示其独特的走势特点:时起时伏的流变历程,显隐交织的形态方式.以西方为参照系,在横向的比较中